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北京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今年交通事故死562人 即日起全市严整交通秩序
2009-08-24
  北京晚报讯(记者 安然)截至7月30日,北京共发生508起交通死亡事故,死亡562人。6月之后,死亡事故高发,比去年同期增加55人。今年酒后事故明显反弹,醉酒开车死亡86人。记者上午从本市交通安全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了解到,从现在起,本市将全面整治大货车行驶秩序,继续严厉打击引发交通事故的四种严重违法行为,对高速公路行车和停车秩序进行严格整顿。

  大货车成最狠道路杀手

  7月28日发生在五环五方桥的山东货车撞车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1人重伤,这是近几年北京最严重的一起交通事故。根据交管部门统计,今年以来,五环路以外共发生交通死亡事故361起,死亡402人。11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2起发生在五环路主路上、死亡10人,其余9起在五环路以外。

  交管局局长宋建国上午透露,今年涉及大货车的交通事故较多,共发生死亡事故148起,死亡178人。在11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中,涉及大货车的5起、21人;在25起一次死亡2人事故中,涉及大货车的14起、28人。

  从2006年年底起,交管局对酒后驾车等严重违法行为进行了严格整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今年以来,酒后事故明显反弹,酒后事故共81起、死亡97人,其中,醉酒开车死亡86人,酒后开车死亡11人。闯红灯、超速、逆行、疲劳驾驶、非司机等肇事死亡72人。

  今年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死亡事故也比较突出,共发生死亡事故73起、死亡98人。特别是五环路,最初按照高速公路设计,2004年取消收费后,流量大幅上升,道路性质实际已成为城市快速环路。隐患突出,事故频发。

  今年新增司机34.6万人

  宋建国说,今年机动车、驾驶员持续高速增长,达到历史最高峰。截至7月30日,共新增机动车37.8万辆,日均新增1744辆,比2008年上升21.5%。除去报废、转出和淘汰的黄标车,净增26.7万辆,总量已达377万辆。新增驾驶员34.6万人,总量已达545万人。大量新司机上路,缺乏安全意识、守法意识,驾驶技术和经验生疏,不仅造成剐蹭事故增加、拥堵加剧,而且伤亡事故也有所增多。

  达到拘留标准一律拘留

  从现在开始,本市将加强对大货车违法的处罚力度。目前,大货车交通违法主要包括违法上路、超载超限、疲劳驾驶、强行并线、长时间占用快车道、遗撒泄漏、撞毁桥梁设施等。全市各级交管、城管、交通执法部门将联合开展集中整治,对涉及多项违法的,要分别进行处罚,对拦截不停、强行闯卡、妨碍公务的,执法机关将依法严厉处罚,达到拘留标准的一律拘留。

  对酒后开车、闯红灯、非司机开车、涉牌四种严重违法行为,继续严查、严管,争取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提高到90%以上。

  目前,全市高速公路已达777公里,交管部门将继续以超速行驶、客车超员、疲劳驾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停车、占用应急车道等为重点,整治高速公路行车秩序。同时,在558条重点大街严管违法停车,还将在学校、医院、小区周边增划停车位。

  8月底以前,警方将对全市所有道路再次全面排查,一旦发现标志标线、信号灯、科技设备存在缺失,抓紧进行治理。各区县还将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专业运输单位进行检查,消除隐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 北京长安街连夜铺设沥青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 今年交通事故死562人 即日起全市严
    · 北京长安街连夜铺设沥青
    · 市住建委五条铁纪生效首日未完全执
    · 家电以旧换新中标企业揭晓
    · 白酒消费税新规实施第一天 “五粮
    · 京津城际铁路一年运送1870万人
    · 四社区进行人户分离试点调查
    · 动漫产业可享税收优惠
    · 首都机场二季度客流进世界前五名
    · 创业板105家企业过初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