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都匀市江洲镇街上寒风卷起落叶,行人冷得缩着脖子,而街旁的一家小餐馆里,7个衣着朴素,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正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吃得不亦乐乎,一对两鬓花白的夫妇一边将肉往孩子们碗里夹,一边说:“多吃点,吃肉能抗寒……”好一幅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这7个孩子与这一对老夫妻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大多来自10余里外的偏远苗族、布依族山寨。”64岁的石登明老人对记者说,他们会在这里吃住五六年或许更久,直到在外打工的父母回来接他们回家。自1986年石登明和妻子接收留守儿童寄宿以来,已有60多个孩子在他家度过学生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石登明夫妻是当地农民,两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按理说他们可以安享晚年了,但为了这些素不相识的孩子,他俩至今仍起早贪黑养猪和开小餐馆补贴维持这个大家庭。他俩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吃好一点,穿暖一点,力争上完小学读完初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石登明老人家,孩子们吃住全是赊账,每人每天按6元的食宿费用算,等到年终孩子的父母打工回来才一并结算。如果打工没赚到钱,老人也会毫无怨言地说“没关系,明年继续把孩子送来,别耽误了孩子的前程,钱何时有何时再还。”两老不时要给孩子们增加营养,有时还要给他们买衣服和学习用具,石登明老两口每年都要将从小餐馆赚来的几千元钱投进去:“山里的孩子不容易,只要有人帮一把,他们就可渡过难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乡亲们也很实在,石登明老人从接济贫困学生到现在,只有几个除了经济实在太困难的乡亲给不了钱,没有谁家赖过账。好多受惠于老人的孩子长大后,怀着感恩的心回报老人。1986年,从摆忙乡到江洲镇上中学的莫焕庸,由于家里贫穷,差点就辍学了。老人收留了他,后来他顺利读完了中学,如今在江洲镇上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店,还找了个在信用社上班的妻子,小两口日子过得不错,逢年过节,他们常常接两老人到家作客,像对亲生父母一样孝敬老人。富溪村的杨奇胜因为家里穷,2003年念中学后就一直住在石登明老人家。初二时,父亲病逝,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无法支撑下去了。老人知道后,主动找到他的母亲,表示愿意让他继续在此吃住上学。后来,他的母亲外出打工时给老人们打了个招呼说:孩子就交给您了,等我得了钱我一定将伙食费还给您。一晃5年过去,老人差不多忘记了这件事,想不到上个月,他的母亲从沿海千里迢迢赶来一并将多年的承诺兑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岁的女孩苏静,母亲在她8个月大时离家一直未归,她与老实巴交的父亲相依为命,争气的她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前几名。石登明老人高兴地说:“孩子们学习成绩好,我这里收到的一大堆奖状,就是最好的回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6元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