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身基层立业的优秀毕业生:走出不一样的成才路 |
2009-07-16 |
|
.union .union TD
荆楚网--楚天金报
记者肖丽琼
图为:师智敏与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交流
图为:在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中,费宝莉发放牛奶
图为:黄贵军为病人测量血压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提要: 昨日,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组织的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来鄂首场报告会在武大举行。覃文强、郭碧玉、师智敏、方毅、费宝莉、钱俊东、黄贵军等7位投身基层建功立业的优秀毕业生,和我省高校学子分享了奋斗中的汗水与收获。 省委常委张昌尔会见了报告团成员。他说,报告团一行来湖北传经送宝,是推动高校“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7位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可贵精神和昂扬风貌,用实践证明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是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也大有可为。这将激励广大学生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实现与祖国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 报告团中,师智敏、费宝莉、黄贵军都是从我省走出的优秀毕业生,他们的事迹让在场的湖北学子深感亲切。 师智敏:“农痴”回乡写传奇 “别人的桃子卖一块钱一斤,我种的桃子一块钱一个!”昨日,在武汉大学人文馆,“农痴”师智敏的话音刚落,会场内顿时响起会心的笑声和敬佩的掌声。 1994年高考填志愿时,师智敏全部填报农业类院校,几乎所有人都强烈反对:好不容易有了跳出农门的机会,还死死抓住这个“农”字不放?!为照顾家人的情绪,师智敏只得将第一志愿改成一所全国知名的理工科院校。 哪知师智敏考了全校第二名,真被第一志愿录取了。这在别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师智敏却总觉得若有所失,他心里眷念的依然是农业。 他瞒着家人悄悄办理了转学手续,毅然转入华中农业大学。这事经过媒体报道后,全国各地的信件雪花般飞来,师智敏也因此收获了爱情:“我妻子也就是在那时从报纸上知道我的,她写信给我说‘我很佩服你的选择,我支持你!’” 大学毕业时,师智敏放弃进入机关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咸安创业。然而,由于技术原因,他扦插的80万株桂花苗基本死光,亏得血本无归。失败让他认识到,农业创业不能靠一时冲动,缺乏实践经验的创业是不可能成功的。 此后,他先后去了广东、四川等地担任农技员。在四川一家水果基地工作期间,他从普通技术员升任副总经理,工资涨到每月4000元,成了一名白领。 然而,师智敏的“痴劲”又上来了——2001年底,他带着新婚妻子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家第二次创业。他把家门口的9亩水田改成了试验园,从全国各地引回100多个品种试栽,两年后,果园开始挂果,“艳光油桃”、“丰水梨”等色艳、甘甜的水果赢得交口称赞;2004年,随着事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他成立了湖北天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05年初,他又租下400亩荒山发展有机水果。 现在,师智敏的农业之路越走越顺畅。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已有千余农户发展特色水果,投产后年产值可达亿元;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的20多名优秀大学生加盟了他的公司,与他携手创业。 费宝莉:76个山里娃一个“妈” 两年前,当费宝莉走进海拔1600米山腰上那所孤零零的村级小学时,她面对的是76个农家娃娃,他们的眼神胆怯害羞。不满21岁的费宝莉也迟疑过:我在父母眼里还是个孩子呢?我能当好这个“妈妈”吗? 朝阳小学位于恩施土家族和苗族自治州境内的鹤峰县燕子乡朝阳村,连校门都没有,全校一共只有6个班76人,因为地势险峻,交通不便,学生全部住读。学校的8位老师,既要教孩子们学习,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而自愿前来支教的费宝莉是这里唯一的女老师,她顺理成章成了孩子们的“妈妈”。 在学校的安排下,费宝莉教一年级语文和六年级英语。在一年级班上,虽然只有6个学生,但总有一不心就从她手里挣扎着往学校外面跑的;而六年级的学生,没有半点英语基础,连26个字母都读不准。为了搞好教学,费宝莉搜肠刮肚,想尽办法。她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自己动手为一年级学生绘制了拼音卡片。在朝阳初升的清晨,校园里,常能看见这样的温馨场景:费宝莉一边拢着孩子们为她们梳头发,一边和她们一起唱汉语拼音字母歌。在六年级的班上,她带领大家一起唱着英文歌翩翩起舞。 山里的孩子们每上十天课,才可以回一趟家,每次回家常要步行一整天,在家帮着家长下灶砍柴,上山打猪草,返校时每个人都用小木桶盛满十天的腌菜。为了给孩子们增加营养,费宝莉常把孩子们带到家里吃饭,给他们煮鸡蛋、下面条。2007年11月,费宝莉赢得一家大型公司的支持,为全校学生每人每天提供一瓶牛奶。 支教的过程令费宝莉充实并快乐着:家长们都争相邀请费宝莉去做客;她的办公桌上经常会出现学生为她摘采的野生猕猴桃﹑山核桃和山花。学生刘小凯在自己制作的飞机模型上画上了眼睛,他说,老师,我们这里的山路很难走,我给飞机画上眼睛,可以帮您看路。 如今,23岁的费宝莉被任命为朝阳小学的校长,还兼任了村委会的会计,参与村委会的管理,她被乡亲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村官”。 黄贵军:大山深处的“健康使者” “作为一名医疗志愿者,除了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还要努力改变乡亲们落后的观念。”2006年7月,初到贵州山区的黄贵军,被一件事深深触动了。 那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他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贵州省遵义市喇叭镇。一天晚上,一个八岁的女孩肚子疼得厉害,然而,父母没有带她去医院,而是请来一个道士祛邪。当孩子疼得实在受不了了,才背着她到了卫生院。经过诊断,她得的是急性阑尾炎,孩子必须要转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医院做手术。可是,孩子还没送到县医院,就死在了途中。 为普及医疗知识,黄贵军制作了系列光盘,多次组织包括村医在内的全镇医务工作者学习。为改善医院的条件,他和院长一起多方争取,得到上级医院的支持,终于有了自己的手术室。 但是,经常停水停电是他们遭遇的最大麻烦。2007年的冬天,一个病人凌晨两点被送到卫生院。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当时已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情况十分紧急,必须立即手术。但是,黄贵军和院长却犹豫了:病人年纪大,还有高血压,更糟的是那几天下冻雨,全县都停电了。不仅没有手术灯,也不能取暖。 经过紧急会诊,院方决定立即手术。全院医护人员集体上阵:四名医生打着手电筒照明;一名护士专门踩脚踏吸引器;一名护士每隔十分钟就给病人测一次血压;黄贵军和院长负责手术。 手术终于在清晨6点多顺利完成。此时,大家的手脚已经冻得几乎失去了知觉。当被告知母亲已经脱离危险的时候,病人的两个儿子“咚”的一声就跪到了地上…… 作为一名志愿者,黄贵军常到边远的村寨出诊并宣传科普知识。一天晚上出诊回来,他坐摩托车回宿舍,途中,一头受惊的水牛撞上了摩托车,他重重地摔了出去…… 一位前来看望他的老大娘,走了十几里山路,来到黄贵军的病床边,从皱巴巴的袋里拎出一只土鸡给他补身体。黄贵军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这只鸡可能意味着大娘家一年的盐巴钱。 2008年7月,服务期满,黄贵军毅然决定扎根贵州。这个决定起初让他的父母难以接受。专程来贵州劝他回去的母亲,被他请到乡下。母亲被村民们的热情和淳朴深深打动了。她理解并支持了黄贵军的选择。 如今,黄贵军成了绥阳县黄杨镇计生办的一名干部,继续担当着大山深处的健康使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