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则报道,说的是关于司法建议的动人故事,从中却可以看到上海各级人民法院强烈的大局观和服务意识。这是一种最可贵的意识,一种最重要的自觉性,值得我们各条战线的同志关注和学习。
“四个确保”是上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心工作,是当前形势下科学发展观在上海的具体体现,也是上海1900万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三最”利益所在,“四个确保”就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全市上下都要紧紧围绕的大局。上海各级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从自己所处的岗位出发,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稳定、服务世博,体现的是一种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局观、大局观。
服务大局,就要创新手段、创新方式。我们的法院,并不是单一的审判职能,例如司法建议,就是法院的一项重要武器。上海法院加强司法建议工作,不仅起到了举一反三、防微杜渐的作用,而且大力强化了法制教育和法院职能,既保障了经济发展,又受到社会欢迎。这个职能的延伸,体现的同样是服务大局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样应当引起重视。
“这份司法建议太及时了!我们已经在排查整改,迅速堵上这个漏洞……”几天前,农行上海分行专门致函市一中院赵卫平法官,感谢他在审判中发现该行下属支行工作不足后及时发出的提醒。记者了解到,上海法院把加强司法建议工作作为主动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一年多来发出司法建议277份,大多受到被建议单位或抄送单位的积极回应,其中115份建议被采纳落实。
法官在审判中发现相关单位、部门存在的工作不足以及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漏洞时,通过发司法建议给予提醒、指导,这是法院的一项常规工作。去年以来,市高院要求把司法建议作为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的重要切入点,努力为政府决策、改革发展、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等建言献策,并专门制订了相关规定,规范和加强这项工作。一个半月前,覆盖本市三级法院的司法建议信息库也正式开通,各法院的司法建议不再“各归各”,而是按照民事、商事、知识产权等类别统一录入信息库,接受全市法官的“检阅”。
由于各家法院的司法建议、具体内容、反馈情况等在信息库中一查便知,各家法院司法建议工作形成了一种微妙的竞争关系。去年以来司法建议发送量明显上升,特别是信息库开通后各级法院已新发29份,是开通前月均发送数的2.1倍。
在数量提高的同时,司法建议的质也明显提升。粗略统计发现,上海法院去年以来发出并录入信息库的277份司法建议中,发给央行及相关金融单位的37篇,发给房地局和房产企业的36篇,发给劳动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29篇,其余发给工商局、公安局、城管等部门。这些司法建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基本聚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针对以前司法建议一发了之、落地反馈少的不足,现在高院还规定,如果发出后3个月没收到对方反馈,法官必须跟踪督促。"市高院研究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司法建议不能光纸上谈兵,而要力求落地有声,当然也就特别强调建议的质量。"
本文开头所提农行收到的那份司法建议,源于今年4月市一中院审结的一起二手房贷款纠纷案。主办法官发现,目前房屋买卖中普遍由中介代办房屋贷款,委托中介划款的情况也很多,银行相关工作制度有漏洞,极易产生纠纷。因此,尽管涉案银行最后胜诉,法官仍向其上海分行发出了这份司法建议,明确提出3条对策。
虹口区法院针对不法分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领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情况,向涉案银行和管理机构发出司法建议。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高度重视,随即向在沪各中资银行分行发出通知,要求加强申领人身份信息核实,对申领首张信用卡的客户要亲访亲签,并加强发卡后的跟踪管理。松江区法院针对辖区内中小企业多,去年以来经济纠纷、劳动纠纷高发的特点,及时发出司法建议,又跟踪督促,还专门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以案说法指导各企业老总注意依法经营、规避风险。一位民营企业家感叹:起初觉得法官是在"多管闲事"、"揭伤疤",现在觉得企业碰到这样负责的法官真是运气。
据悉,上海法院还首创了"大司法建议"---审判白皮书制度,目前已发出行政诉讼、劳动争议、金融纠纷三份审判白皮书。白皮书针对一段时期内审判活动中发现的涉及上海大局工作的普遍性问题,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力求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达到准确、专业、可操作。比如金融审判白皮书,市高院民二庭梳理了去年全市法院审理的1.5万起相关案件,针对24个重要问题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议。这份白皮书发放给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后,反响强烈。一位银行负责人说,该行第一时间将白皮书内容放到内网上,要求员工学习。"上海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又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法院的这些好建议我们特别需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