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很多中国父母给孩子讲故事时,都喜欢问这样的问题。你是否想过,你觉得很有“意义”的故事,在孩子眼中可能乏味无趣,难以理解?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原创图画书论坛暨信谊图画书奖征奖发布会上,多名儿童文学领域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偏重说教,是当前很多中国原创儿童图画书的通病。“要学会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专家提醒作者。
讲故事,有趣最要紧
在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教授朱自强眼中,曾荣获1998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的《大卫,不可以》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出色的儿童图画书。圆圆的大脑袋上长着几根又稀又粗的头发、三角鼻子、满嘴牙齿歪歪扭扭,主人公大卫的形象或许并不符合成人世界的审美观,书中讲述的也尽是大卫整天调皮捣蛋的经历,也让很多家长觉得“没意思”。然而,几乎每个看过这本书的孩子都会迷上它。朱自强觉得,是因为作者肯定了孩子顽皮和好奇的天性,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让孩子愿意往下读。有意思的是,大卫的形象便是来自作者童年的涂鸦。
波隆那国际儿童图画书插图展评委、图画书作者蔡皋有着自己走进儿童世界的“秘密通道”———一摞小外孙女的成长日记。比起用积木搭房子,孩子更迷恋积木“哗”一声倒地带来的成就感;孩子喜欢沉醉于自己的想象,装出很怕烫的样子,不敢触摸天上太阳……在日积月累的记录中,她发现,孩子有很多独特的乐趣,是被成人忽略的,而一本优秀的儿童图画书,应该成为可以折射童年生活的“三棱镜”。
“作家在创作时,不妨回忆自己的童年,对孩子来说,有趣比意义更重要,”《东方娃娃》杂志主编周翔坦言,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不少图画好、文字好的作品,但是,一看就是大人正襟危坐讲道理,而这,恰恰是人为拦了一道高墙,让孩子无法获得阅读带来的乐趣。
读故事,别苛求“传道”
读完一个故事,不要急不可耐地问孩子,你读懂了没有,一股脑把知识性的内容塞进孩子脑海里。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插画系主任姚红看来,很多故事的意义是“等”
来的。好的图画书,首先要让孩子喜欢看,然后,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孩子每次读,每次自然会有不同的感悟。
周翔则不建议家长过早给孩子读寓言,在他看来,过于明显的说教和固定的结论,有时候不仅不能为孩子所理解,还会局限孩子的想象力。他建议家长,在说故事的时候,尊重孩子的反馈,让他感受快乐是最重要的事。很多时候,孩子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亲情本身,也是让他爱上阅读的理由之一。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