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图片说明:阴雨天气,市民要注意预防疾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海接连21天的阴雨天气,给许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和抵抗力较弱的人带来了“灾难”,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发热等急诊量骤增,出现了急救高峰期。昨天,有7辆救护车在中山医院急诊大楼外遭到病人爆满而“压床”的尴尬处境,无法及时交接病人。记者了解到,等候时间最长的救护车甚至“压床”了12个小时。医院、急救人员纷纷呼吁,病人亟待合理分流。
1辆“压床”救护车影响后续30人急救
昨天上午,中山医院急诊大楼外出现罕见的救护车排长队现象,有7辆救护车等待将车上病人送进医院急诊室。而由于这里急诊病人床位已爆满,导致无法及时交接,救护车上病人只能等在车上,甚至“借用”救护车上担架床临时展开了救治,医疗急救行业习惯称之的“压床”现象严重。
记者了解到,昨天等候时间最长的救护车甚至“压床”了12个小时。由于救护车遭到“压床”,无法及时交接病人,延缓周转,1辆“压床”救护车至少影响后续10人急救。据浦南急救站急救人员介绍,每辆救护车一班次至少出车急救10人次,“压床”12个小时至少影响了30名患者的出车急救。
病人不愿就近送降低救护车周转率
近期因天气原因急救病人骤增,救护车“压床”现象屡屡发生,尤其是像中山、华山、市六、瑞金等市级大医院,急诊室外救护车“压床”现象更是成为了一个突出的制约瓶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介绍,上海市市区(除浦东新区外)有33个急救站点,今年还会增加3个站点,急救半径城区达到了2-3公里,平均反应能力达到了11-12分钟。目前本市规定,院前急救需遵从三条原则,即就近送至具有抢救能力的两级以上医疗机构;根据病情送至专科特色明显的医疗机构,如烧伤送往瑞金医院和长海医院,蛇毒伤送往龙华医院等;同时,病人家属可以自主选择,送往其指定的医疗机构。
然而,许多病人并不愿意就近送医院,而是认准了大医院。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出车时间延长,降低了救护车的周转率。昨天,位于徐汇区的中山医院急诊大楼门口积压的病人中就有来自浦东新区、普陀区桃浦、杨浦区等离中山医院较远的病人。
医院呼吁病人亟待合理分流
“急诊依托的是整个医院,病人诊断后再转移到相应的专科病房。对于三级医院来说,本来就是一床难求。如果大量急诊病人晚上入院,其他病人不可能办理出院手续,因此就会造成积压。”中山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孙湛表示,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还会影响到医生对病人的关注度,阻碍新病人的输入,甚至会耽误到病人的急诊。
救护车急救员陈医生呼吁,希望病人家属可以对急救工作给与理解。一般对于病情严重的病人,急救员的宗旨是就近送医院医治。目前,约有60%的家属会听从急救员的建议,但还有40%的家属不予配合。同时急救员们也希望市民可以转变就医观念,对于一般的疾病像是感冒发烧等不必要送往三级医院,就近的二级医院同样可以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医院、急救人员纷纷呼吁,目前急救病人亟待合理分流。只有病人得到合理分流,院前院内急救的绿色通道才能真正地保持畅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