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昨天下午光临上海书展,当场为读者进行演讲。由于同是主讲《论语》、《庄子》,傅佩荣多次被人笑称为“台湾于丹”。接受记者采访时,傅佩荣表示,他正在努力从于丹的“阴影”里走出来。“别叫我‘台湾于丹’,我在台湾已经成名30年了。”对于传播国学,傅佩荣也有自己的看法,“我希望大家把我当成一座桥,因我的讲解而对国学产生兴趣,自己去读传统文化的原典,获得自己的判断,滋养自己的生命。”
现场灌输“心灵鸡汤”
受上海图书公司之邀,傅佩荣本次书展上带来《孟子的智慧》、《向庄子借智慧》等5本新书,并以“浩然正气与智慧人生”为题进行专题讲座。作为台湾著名的国学传播者,傅佩荣在台湾大学开设“哲学与人生”课程17年来,座无虚席,被大学生社团推选为最佳通识课,并还被台湾媒体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
对于当今忙碌的社会和浮躁的众人,傅佩荣以庄子的“不得已”给在场读者灌输“心灵鸡汤”。“所谓的‘不得已’,不是被迫的、无奈的、不得不怎么样的,而是指当你条件成熟时顺其自然。人活在世界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现什么时候条件成熟了。条件成熟你做,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反之则事倍功半,功败垂成。”
傅佩荣坦言,“30岁以前一定要学孔孟,40岁之后就得学老庄,现代人特别需要老庄。因为很多人感觉到社会成就都有了,但忽然觉得生命毫无意义,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这样活着。”他认为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很容易让人患忧郁症。
传播国学只是开了个头
登陆“百家讲坛”之初,傅佩荣就注定与于丹撇不清关系———两人都讲《论语》、《庄子》;风格都是温文尔雅、侃侃而谈。总免不了要被人放在一起比较,但傅佩荣并不喜欢这类比较,尤其是在被冠以“台湾于丹”的称号之后。对此,傅佩荣表示自己并不认同。
“可能大家不知道,其实我从1999年就开始深入解读国学,到2004年把儒学典籍解读出来,我的研究要比于丹早得多。于丹的走红也有道理,《百家讲坛》让于丹有了一个大舞台,而且她的表达能力很强,国学基础不错,学生满天下,这些都成就了她。”
此外,傅佩荣还表示,在台湾,中学的语文必学教材里就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六册国学经典,但大陆这里只有几篇课文而已,所以国学普及的市场还非常大。在傅佩荣看来,“百家讲坛”作为一档知识普及的节目,虽然已经让枯燥的“国学”火热起来,但节目的使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昨天的演讲与签售大概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签出了近300本书。上海市民对于傅佩荣的热情,让他很是感动。“我很欣慰能看到这么多人喜欢国学,我希望能把这样的热情持续下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