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辉 鲁政委 李志强 今年两会以来,多位金融界“大腕”将市场的目光引导到了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上。这份“大腕”的名单中包括:工行行长杨凯生、招行行长马蔚华、民生银行(600016,股吧)董事长董文标、中投副总经理汪建熙……他们无一例外,都在呼吁加快推进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 在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之后面临补充资本金的压力,这是当前各大银行面临的“通病”。这是否是“大腕”们力挺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直接诱因? 而回首几年前那场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试点,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经验、教训抑或是启示?现阶段是否是重启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黄金时代? 通过这期的讨论,我们希望能给市场呈现一份“摸索中的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之路”的全景图。 ⊙记者 李丹丹 周鹏峰○编辑 于勇 颜剑 嘉 宾 社科院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 曹红辉 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 李志强 “沉寂期”过后的呐喊 1、 作为次贷危机中风险传递的导火索,近年来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在世界范围内饱受诟病,我国刚刚起步的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试点业务也因此进入“沉寂期”。而近期,工行、招行、民生、中投等多家金融机构高管均提出要推进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您觉得金融家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集中就此建言?可否说,银行的再融资压力是这一建言的触发点? 鲁政委:此时密集建言,最重要的原因,是缓解银行的资本监管压力。我国银行业务目前仍以信贷为主,而信贷又是最占用资本的业务,风险权重为100%。如果银行利润不能补充足够的资本,就意味着随着信贷投放,银行总是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融资以便补充资本,这显然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可以将大部分风险向外转移,从而可以释放出银行的部分资本,这实际上在资本充足率保持方面开拓了一条重要的新途径。而这一途径,早已在国外非常成熟,并成为了银行维持资本充足率方面最为重要的渠道之一。 李志强:我们认为,近期多家金融机构高管提出要推进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更多地是从中国金融业长远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因为即便当前不存在银行再融资压力和信贷规模管控的情况,中国金融业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也应该在推进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展开更多的创新。虽然欧美等国家在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方面出现了问题,引发了次贷危机,但国际金融业更长期的发展经验证明,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金融体系风险,促进资金和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方面是能够发挥较好作用的。 在现阶段加快推进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再融资的压力,降低银行业承担的风险。近两年,我国银行业发展较快,资产[ZiChan]规模快速增长,为保证资本充足率,银行的资本金也要相应增加,这导致银行业普遍面临再融资的压力,由于银行的融资量大,对上市银行的股价乃至整个股票市场都会形成压力,另外,再融资也将摊薄现有股东权益。如果能够通过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来降低贷款规模,就可以显著缓解再融资的压力。 除了缓解再融资的压力,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还可以将间接融资转化为直接融资,一方面,降低了银行承担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为债券市场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总之,在妥善监管的情况下,加快推进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对推进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积极意义。 曹红辉:原因之一,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可以有效地转移信贷风险。前两年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贷款没有经过足够审慎地审核就将发放出去,肯定会积攒一些风险。原因之二,通过转移风险,可以解决监管约束的问题。确实,银行的监管压力,比如再融资压力、存贷比压力等是金融机构重提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最直接原因,也就是你问题中所提的“触发点”。原因之三,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商业银行进入金融市场,使得金融市场的结构更加优化,体系更加健全。 前车之鉴 2、2005年我国即开展了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试点,目前试点情况如何?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情况、银行体系状况是否为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存在什么障碍? 曹红辉: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试点我也参与其中。其实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早有需求,1996年-2005年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05年国务院要求展开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试点,我们就与国开行和建行做了一些方案,建立了开元基金和建元基金,试点正式开始。 但是,当时银行基本上呈现总行积极、分行不积极的局面。分行关注的是业绩、奖金,他们普遍认为银行的贷款并没有风险,为什么要包装成产品卖掉?在国外,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可以扩大融资来源,缓解再融资的压力,在当时的国内也不存在这种再融资需求,因为当时银行体系的存款过多,存贷比低,银行不明白为什么还要把自己优良的资产[ZiChan]卖掉拿回更多的钱。 因此,第一没有转移风险的需要,第二没有存款和贷款缺口的压力,没有扩大储蓄来源、增加再融资能力的需要。这是影响当年银行态度最重要的两点因素。 当然,国开行对于开展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比较积极,因为他们没有储蓄的来源,动力很足。但他们也遇到了难处,当时他们想把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按揭贷款打包买过来做成抵押贷款证券化[ZhengQuanHua](MBS)卖掉,但是那些银行不愿意卖,银行都觉得自己是优良资产[ZiChan]。 在国开行和建行之后,有部分小银行比如兴业、浦发也涉足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但规模太小,没有成气候。而且,从投资者的角度讲,证券化[ZhengQuanHua]的金融产品流动性不强,不是可以炒作的。他们是一种控制风险的长期资产[ZiChan]配置工具,不像股票、债券。况且他不是在场内交易市场交易的。因此,投资者参与也不热情。 这些综合的因素造成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没有成功,也没有下文。当时这些产品都要求精心组织、周密计划、小心试点,逐步总结经验要去做,但是这样的试点结果总结不出什么经验。随后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在压力之下停止了。 目前,在中国发展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仍存在很大的障碍。第一,银行贷款的合同没有标准化,条款没有规范化和一致性,这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标准化产品就没法做了。第二,银行没有完全掌握借款人的基本资产[ZiChan]负债信息,尤其是房屋信息,这就不能够对个人的信用风险做判断,进而信贷资产[ZiChan]的风险也没法精准评估,这时候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产品就没法定价。目前我们现在缺少覆盖全社会公民的个人财产信息和家庭财产信息,包括负债信息,这是基础的信息管理的制度欠缺。第三,贷款提前还款风险。举个例子,比如抵押贷款证券化[ZhengQuanHua](MBS),其背后是房屋的抵押贷款。根据央行的数据,借款人申请按揭贷款的时候,平均贷款年限是12年左右,但是实际的平均还款年限是5年多,也就是说,提前还贷的风险太高。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产品是基于基础产品设计的衍生产品,但是基础产品提前还款了,那证券化[ZhengQuanHua]产品就没有可依靠的实体,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此外,目前大部分贷款的抵押物都是房屋,但是房屋的质量存在重大的隐忧,所以贷款的抵押物就是靠不住的,由此衍生的衍生产品也靠不住。 但是,确实与05年试点时有一个变化:如果说05年我们是基于推进制度变革,促进金融发展的宏观上的需要的话,现在微观实体比如银行的需求开始产生。但是这种需求不一定合理。因为上述的问题和障碍照样还是存在,一个都没有变,不能仅仅因为银行前几年的贷款放多了,现在存在融资需求就提出这种要求。这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不见得是个好事情。 鲁政委:从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来看,虽然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股票市场规模相比、与社会融资需求相比,我国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市场(指广义的企业债,包括我国法律术语中的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发展仍然严重不足,但是,在当前格局下,却也陷入了一个再前进一步非常困难的境地。因而,未来必须开展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业务,为我国建立多层次的融资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便利商业银行转型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存在的障碍,主要是心理上的,而不是操作上的。 李志强:2005年开始,我国开始推进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试点。2005年12月至2008年11月,国内资产[ZiChan]支持证券共发行19单,发行总额约670亿元。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节奏明显放缓,2009年以来该类产品的发行处于停滞状态。 近两年,我国银行业迅速发展,在资产[ZiChan]规模扩大的同时,信贷资产[ZiChan]不良率也得到很好的控制,这可以为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提供较多品质良好的基础资产[ZiChan]。另外,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在延续,国内的流动性处于非常宽裕的状态,加之当前通胀水平显著有所上升,负利率的环境促使大量资本在寻找除了存款之外的高收益投资渠道,这可以为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提供大量的资金。所以,从市场供求两个方面看,都为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权衡利弊 3、 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除了可缓解银行的资本压力,对银行的经营模式的优化、债券市场的发展会否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还带来什么风险?在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亟待深化的背景下,如何权衡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利弊? 李志强:除了缓解银行的资本压力,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还可以有效地分散金融体系风险。通过证券化[ZhengQuanHua],贷款的风险不再集中在贷款发放部门,而是分散到了愿意通过承担风险获得更高收益的各种投资者手中,这些投资者往往在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处置方面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这样一来,当出现信贷违约风险的时候,其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就会被尽可能地降低。 另外,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也可以促进银行业竞争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以美国为例,在证券化[ZhengQuanHua]的推动下,银行存款作为贷款资金来源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市场上逐渐出现了独立的抵押金融公司,竞争以及技术进步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门店的贷款发放体系,给银行组织的经营模式注入新的内涵,使其服务经济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当然,证券化[ZhengQuanHua]在提供风险分散功能的同时,也会通过激励机制的扭曲产生一系列潜在的风险。次贷危机的爆发也证明了这一点。首先,证券化[ZhengQuanHua]降低了贷款人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甄别的积极性,因为贷款人的目的是通过证券化[ZhengQuanHua]把贷款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其次,证券化[ZhengQuanHua]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相对于简单的贷款,证券化[ZhengQuanHua]的链条要更长,涉及的金融产品和工具也更复杂,出现包括道德风险在内的各种代理风险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再次,证券化[ZhengQuanHua]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发生风险,就会波及更多的投资者。 在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推进应该首先从结构较为简单的产品和工具入手,采取稳步渐进的方式展开。最大限度发挥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分散风险的功能,同时最大限度避免避免激励机制的扭曲,避免代理风险的出现。 曹红辉:总体上我支持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虽然证券化[ZhengQuanHua]产品带来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但我们仍然要稳步推进证券化[ZhengQuanHua]发展,推进衍生产品的开发。通过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这种金融的手段,支持经济发展是有必要的。但是他首先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其次应该服从和服务于金融稳定发展,这两者不可以冲突、背离。 现阶段在我国发展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存在隐忧。打个通俗的比喻,有一块肉变质了,你会吃么?肯定不会吃。但是把它剁成肉馅,拌点辅料,做成四喜丸子,你会吃么?这就是证券化[ZhengQuanHua]产品、结构性金融产品,但是别忘了变质的肉还在里面,可能会对你的身体造成影响。这就是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产品最大的风险。如果初始的信贷资产[ZiChan]质量得不到保证,就会传导至金融体系乃至宏观经济中。前期为了拉动经济,我们投放了过多的流动性,推动资产[ZiChan]价格过快上涨,这些上涨积累了大量的风险,这些风险还没有得到有效释放。而且,在上一个问题中所述的种种障碍并没有解决,这时候设计的证券化[ZhengQuanHua]产品很难去权衡风险。 鲁政委: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本身并非次贷真凶。表面上看,在次贷危机中,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产品似乎是导火索,但是,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只是其前台替罪羊而已。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第一,出问题的主要是“次级的”、“房地产的”证券化[ZhengQuanHua]产品,而不是所有的,前者与房地产本身的崩盘紧密相连。 第二,美国在对危机进行深刻反思之后,依然认为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应在未来房地产融资中继续发挥主要作用。在2011年2月11日美国财政部与住房和城市发展部联合发布的《改革美国住房融资市场》白皮书中,已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当然,2010年7月份成为法案的《多德-弗兰克法案》,也对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最根本的是建立“风险自留机制”。 从以上情况来看,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本身并不“有毒”,关键是要避免过于复杂的结构、充分完善及时的信息披露、建议发行人与投资者风雨同舟的“风险自留机制”。做到了这几点,就能发挥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积极作用。 未来之路 4、您对于在中国发展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有什么详细的建议?比如准入门槛、参与主体、产品设计等。您觉得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何时能正式实施? 曹红辉:从宏观的角度,现在并不是实施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好时候。我们并不认为,现阶段大规模地推进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有助于改进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部门的信贷资产[ZiChan]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目前看来,基础设施建设只有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才能支撑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健康运行。 对于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要有一个全方面评估。首先,由于个人财产、信用信息的不完善,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可以小规模地试点,全方面地推动存在风险。第二,准入门槛问题,现在不能一刀切,对金融机构要有所选择。第三,参与主体,要避免一哄而起,要有限制地、设定条件地去推进证券化[ZhengQuanHua]的进程。对于保险、证券、基金等投资主体,要限制具体的投资比例、总规模。第四,对于提前还贷的风险,只能加大提前还贷的违约金,当然如果做好个人的财产信息,就能知道提前还款的概率和风险。 李志强:在我国发展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早期阶段,从审慎的原则出发,应该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对参与主体的资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在产品设计上,应该力求简单,避免过度创新和包装。 比如,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发起人可以考虑设定为上市的股份制银行,这些银行具有较大的信贷资产[ZiChan]池,能够为信贷证券化[ZhengQuanHua]提供充足而优质的信贷资产[ZiChan],同时,其商誉价值较高,出现道德风险的成本极高,其在选择证券化[ZhengQuanHua]的各专业服务机构时也具备相应的甄别能力;再比如,信贷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产品的投资者可以设定为规模较大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比如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因为这些投资机构具有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和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也能够实施理性的分散风险的投资策略,不是盲目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此外,在产品设计方面,也应该先推进简单的证券化[ZhengQuanHua]产品,如MBS,ABS等,而对于复杂的金融工具,如CLO,CDO等,则不宜效仿。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国内推进信贷证券化[ZhengQuanHua]的过程中,还要为信用评级机构等一系列专业代理机构做好相应的制度安排,尽可能减少代理风险的发生。 鲁政委:从更长远的意义上说,如果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始终不正式开闸,也将极大制约银行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本次金融危机之前,美国资产[ZiChan]证券化[ZhengQuanHua]的规模几乎占到了整个固定收益市场的半壁山河,开展这项业务成为了银行重要的非利息收入来源之一,它提供了大约10%的非利息收入。考虑到“十二五”是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五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存贷利差收入将会受到严重削弱,如果银行发展转型无法实现,那么,在未来五年的银行发展可能会日暮途穷,甚至可能酿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绝非危言耸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