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维稳监测软件
维稳监测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技术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豪车纷纷开进哈尔滨 车主偏爱SUV四驱车--中图社
2011-09-04

豪车纷纷开进哈尔滨 车主偏爱SUV四驱车--中图社

  以前哈尔滨的高端车主在选择豪华车的时候无奈只能去北京、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购买,维修保养等也只能去外地,如今只能在车展上看到的豪车越来越多开进冰城———记者了解到,豪华跑车品牌法拉利已经完成了在我市的选址和经销商的授权工作,年底之前可能就会敞开其在中国大陆的第十一家展厅。紧随其后的顶级品牌宾利也将会在哈尔滨开设展厅,英菲尼迪也正在哈尔滨布局。这意味着哈尔滨高端汽车市场将进入新的竞争时代。我市的高端车主在家门口就可以购买称心如意的豪华车,同时可以享受到高端品牌带来的高端服务。

  豪车消费临界井喷?

  法拉利目前在中国大陆10个城市设有经销商,保时捷算上正在装修的展厅在全中国也不过40家。那么这些豪华车纷纷在哈尔滨设立经销商难道说明我市真的够档次消费这些豪车了吗?据我市一位经销高档汽车的业内人士介绍,高端品牌汽车在进入哈市之前都是经过严格谨慎的市场调查与评估的。这种评估包括整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市民的消费水平,汽车市场的容量以及豪华车的容量等等。

  数据显示哈尔滨在2009年的汽车保有量就已经达到70万辆,并且以每年十几万辆的速度增加。对比哈尔滨将近1000万的人口这个比例,很快就能达到业界认为的豪车消费井喷的临界点。比如我省的另外一个城市大庆市民的消费水平也很高,但是由于整个市场的容量不够所以在近一两年内很难会有高端品牌进入。另外根据汽车厂家战略布局的需要,完善高端汽车的服务体系,这些高端品牌也需要在中国最北方的大城市哈尔滨建立自己的营销和服务渠道。不过话说回来,企业最终目的还是要赚钱的。记者通过调查得到数据,以保时捷为例,2010年在哈尔滨售出车辆320台,2011年截止到这个月哈尔滨售出车辆就达到了400多台,而2010年全中国保时捷共销售各种车辆14785台,这组数字对比足以让厂家觉得在哈尔滨设立经销商是正确的。

  偏爱SUV或大排量四驱车

  哈尔滨人在购买豪华品牌汽车的时候显露出特有的地域特色。多数人购买豪车的时候不是把它作为家庭唯一或者第一辆交通工具,而是作为享受品牌价值、社交以及展示个性的一种载体。哈尔滨人豪爽大气的性格决定了在购买豪车的时候也多偏爱SUV或者大排量四驱的车型。以保时捷为例,在我市销售出的车型中Cayenne系列占了60%,四门轿跑车Panamera系列占了25%。而像911那样的超级跑车只占15%。在南方大部分城市购买跑车的客户比例要达到20%以上。同样是购买Panamera系列的轿跑车,我市的买家也更倾向于购买四驱大排量的车型。造成这种特点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市的路况和每年漫长的冬季降雪。即将到来的法拉利与宾利也应该迎合我市消费者的这一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车型进驻。

  高级专业人才或将走俏

  高端品牌汽车进驻哈市,除了引发了高端市场对客户的争夺,也引发了对人才的争夺。虽然现在各个厂家都很看重服务团队的本地化,但是由于我市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专业人才也显得紧缺起来。以往高端品牌进入我市的时候,核心团队包括维修人员、销售人员、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从发达地区调派过来的,然后再慢慢培养本地相关人员。但是豪华车型的加速进入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更加凸显了我市在高端人才储备方面的不足。可以预见在豪车方面有经验的相关人才会走俏市场。记者 傅康伟

 相关链接
·烟台车展 世界顶级豪车提前品鉴--中国图鉴
·媒体评论:自主品牌脱困 应青出于蓝如何胜于蓝--中图
·利润拷问奇瑞汽车:大事业部改制中盘变局--图鉴中国
·宁波车博会诠释3大风向标--中图网
·配件自购价廉物美 几个车辆保养省钱秘笈--图鉴中国
·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吉利汽车位居第六--图鉴中国
·中华H530上市 祁玉民重新定义“创新论”--中图网
·入世10年看汽车:中国汽车出口比例全球最低--中图社
·大众一汽动力总成再制造项目正式投产--中国图鉴
·国际电动汽车及充电装置展览会12月将在海南举行--图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