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关总署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总额3161.7亿美元,增长28.7%,进口总额3016.8亿美元,增长64.6%。数据显示,机电、电器电子、机械设备等产品增长幅度均达20%以上,而进口铁矿砂等原材料产品与进口机械设备增长尤为明显。
笔者在近期采访五金企业所获得的信息,与上述情况基本相符。今年一季度以来,工具五金、建筑五金等行业均出现订单“报复性”增长,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企业现有产能难以满足订单需要,同时,以往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用工荒”问题,开始向内陆地区转移。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五金产业已经进入结构调整向深度发展时期,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益的时代已经结束,由劳动密集型升级到技术密集型才是五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人不见了”
“春节以后,海外订单大幅度增加,现在企业即使满负荷生产,也难以满足订单需求。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海外销售商出于对经济回暖形势的判断,一改在金融危机高峰期‘补单’式的采购方式;另一方面是因为工厂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笔者日前在浙江采访时,一家工具企业老板表达了对用工问题的担忧。
其实早在去年底,不少企业就开始关注这一问题。2009年三季度以后,出口形势明显改善,各企业生产状况恢复正常。但随着春节的到来,很多在东南沿海城市打工的工人开始返乡,为了能让工人按时上班,一些颇具眼光的五金企业采用了打“温情牌”、“友情牌”的方式,在春节前就把年终奖、各项福利发到工人手中。“有些企业怕工人流失,规定在春节上班后才发奖金。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暂时能留住人,却不能长久留住他的心,所以我们按时发放奖金、福利,让工人们回家过个好年,希望他们能对已经效力几年的工厂产生归属感,自愿再回来。”一位企业老板如是说。
但即便如此,春节之后工人留乡不再出来打工的局面还是发生了。一些国外媒体在关注中国“春运”的时候,也对比了春节前“返乡”与春节后“复工”的人流变化,得出的结论是,有相当一部分出外打工者在今年春节以后选择留在家乡。出现这种局面,与中国近年来的城市发展情况密不可分。
以往,西南、西北、中部地区的丰富劳动力资源集中涌向东南沿海制造业发达地区。而随着内陆二三线城市建设、生活水平、工资结构的提高,很多打工者发现在家乡或者附近城市打工,赚的并不比在南方少。而且在这些城市,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过的“更舒服”,于是相当一部分“一代”打工者选择了“落叶归根”。有关人士指出,虽然“二代”打工者出于大城市的向往,依然会到大城市寻找机会,但随着年龄增长,购房、结婚、子女教育等问题依然存在,打工者内迁、返乡的情况依然会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沿海城市以及一部分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内陆城市出现招工难的问题似乎可以理解,但要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很多制造企业来说,将是一次内部结构的深化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