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也是马铃薯生产和制种最适宜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市把“洋芋工程”作为扶贫攻坚的“四大工程”之一,为解决绝对贫困群众温饱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51.69万亩,鲜薯总产量51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570元左右,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
一是坚持固点扩面,努力形成规模优势。全市种植面积年均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同时,定西将马铃薯产业作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整流域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培植的主导增收产业,提高了马铃薯良种化覆盖程度。全市逐步形成了洮、渭、漳河流域河谷川水区优质菜用型和加工专用薯、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菜用型和脱毒种薯、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高淀粉型和优质菜用型3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化布局生产基地。
二是坚持订单种植,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全市共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0多个。特别是在订单农业的发展上,一些中介服务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全市实施马铃薯订单种植面积187.2万亩,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3.2%,订单模式已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协会、大户主动对接农户的市场化运作转变。
三是坚持龙头带动,提升产业开发水平。全市淀粉加工企业达到443家,其中千吨以上的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企业33家,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35万吨,其中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0家。
四是坚持科技推动,提高良种化程度。2006年以来,定西市共下达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000万元,重点扶持良种工程,大力推广应用机耕、机播、机深松等技术,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务院扶贫办连续两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扶持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008年又为渭源县专项投入马铃薯良种工程扶持资金300万元,用于良种工程建设。
五是坚持市场牵动,完善流通体系。全市现有马铃薯交易市场50多个,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85个,有2000多个收购网点遍布全市乡村,马铃薯贩运大户达到3125个,已初步形成了以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安定巉口、渭源会川、岷县梅川等6大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的马铃薯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
六是坚持政府推动,实施品牌战略。为加快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市上组织成立了“定西市支柱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产业发展规划、产品开发、基地建设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同时,定西市共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5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10个。渭源马铃薯良种、安定区专用型马铃薯及其加工制品、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及其制品等3个马铃薯产品已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