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说是 “民生底线”。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危机,如食物中毒、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禽疾病以及严重农产品残药、进口食品材料激增等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对食品有效跟踪和追溯,已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全球性课题。为了确保大众食品安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将食品可追溯技术融入相关法案,并将RFID技术切实应用于食品可追溯领域。
RFID是食品可追溯过程的核心技术,它在食品安全生产领域面临一些挑战:如:食品安全追溯涉及到整个产业链,受到环境、成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整个追踪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不同的自动识别技术,既包括UHF(超高频)RFID技术,也包括HF(高频)RFID技术,还包括条码技术,如何科学合理地在不同的环节部署不同的技术,同时又能让这些不同的技术各自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并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则需要一个很好的完整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食品安全追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同时,所有的自动识别技术都只有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和依托才能发挥作用,要实现整个产业链过程的跟踪,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相互衔接能够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符合食品行业特点的信息系统,其中包括:生产管理系统(MES)、仓库管理系统(WMS)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等。这将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在食品可追溯性领域,这些挑战同样存在,对于希望实施可追溯性技术的农产品种植商,以下“窍门”可以帮助其评估技术需求,迈出食品可追溯性的第一步。
- 实施可追溯性计划的目的:是要向法规机构和客户提供档案信息,还是希望提高企业声誉、加快为客户交货的速度或者是提高供应链的效率?这将决定着技术投资的规模。
- 确立网络需求:是否需要在作物种植区访问公司的软件和网络系统,或者仅在办公室接入网络?采用适当的技术能够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 确定使用标签的项目:是单一产品(如农副产品)、货箱还是货盘?建议从标签化系统中投入最低的项目(例如,货箱)开始。
- 确定移动需求:是在办公室预先打印然后将标签带至现场?还是携带移动打印机在现场按需打印?当确定了这一问题,就能决定需要固定打印机还是移动打印机。
- 评估标签需求:识别标签需求以确定最佳标签类型。例如,标签要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是否需要耐候性或耐温性?标签将放置在什么表面上:直接放于食物之上、放于纸板箱上还是置于玻璃纸包装之外?
- 注册GTIN:GTIN(Global Trade Item Number)是全球贸易识别号码,为 14 位号码,有助于生产商进行货箱级别的识别,从而确保供应链可追溯性。这些是农副产品可追溯性计划所要求的,到 2012 年,所有进出口货物必须配备 GTIN。
- 审查当前库存管理和系统功能,然后评估能够与您现有系统轻松集成的可追溯性软件。
目前,中国的谷物、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主要食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食品行业追溯目前还主要仅仅是在零售结算环节,全程可跟踪供应链尚未形成。要实现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切实提高民生水平、同时排除中国食品出口面临进口国食品跟踪与追溯法律法规的限制,实现更多出口收益,在中国建立食品跟踪与追溯的工作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