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闽清丰达生态农业大观园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肤色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来这里学习一项致富新技术——菌草技术。
这批客人来自越南、印尼、孟加拉、缅甸、坦桑尼亚和南非等15个发展中国家,近日齐聚榕城,参加由商务部主办、福建农林大学承办的为期2个月的2010年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
“菌草‘神通广大’,既能用来种植食用菌,还能用作发电燃料,一亩地年产菌草约2.5万公斤,可发电4450千瓦时。”在丰达生态农业大观园菌草种苗示范基地,菌草技术发明者、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向外国学员们介绍。听完林教授的介绍,外国学员们个个啧啧称奇,连连称叹。
“这是一项大有‘钱’途的技术。”来自坦桑尼亚的高级农艺师KITIVO告诉记者,在他们国家,菌菇大部分依靠进口,很少有农民种植,如果把菌草技术引入他们国家,一个菇农一年种10平方米面积的菌菇,就会有很好的收入。此外,菌草技术对于改善环境也很有帮助,菌草生产菌菇,菌菇的下脚料生产化肥和饲料,由此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记者从福建农林大学了解到,1971年,林占熺教授首次提出利用漫山遍野的野草栽培食用菌的设想。1983年,他开始了试验和研究,并在3年后见到第一朵菌草菇——用芒萁和五节芒栽培的香菇。目前,林占熺和他的团队已成功筛选出45种野生或人工栽培菌草。
据了解,林占熺教授的菌草技术先后在全国369个县推广,并传播到巴西、南非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商务部先后将菌草技术列为发展中国家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和援外项目,目前已有79个国家的1112名专家、官员及农技人员来榕取经。
“现在,菌草技术已漂洋过海,帮助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说起这一点,林占熺教授倍感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