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食品健康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国产奶重塑信誉无坦途
2011-03-14

国产[GuoChan]奶重塑信誉无坦途

  国产[GuoChan]乳制品行业[XingYe]重获消费者信任,需要规则的彻底改变。一方面,需要政府继续完善监管细节,保持监管力度;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产业整合让优活劣死的市场机制真正运转起来。

    春节前后,内地民众在香港、澳门大量购买进口婴幼儿奶粉[NaiFen],造成香港、澳门一度出现奶粉[NaiFen]供应紧张,令国产[GuoChan]企业感受到了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决绝。随后2009年一则内地有不法企业生产"皮革奶"的旧闻再度被翻出,也再度令内地乳制品行业[XingYe]陷入质量拷问困境。

    经历2004年阜阳奶粉[NaiFen]事件和2008年三鹿奶粉[NaiFen]事件的重创后,无论是政府还是国内企业,对于婴幼儿奶粉[NaiFen]质量的重视程度之高,监管力度之大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其间进口奶粉[NaiFen]也曾被查出质量问题。但国产[GuoChan]奶粉[NaiFen]的质量追赶和进口奶粉[NaiFen]的质量问题未能有效改变消费者的基本评价,国产[GuoChan]产量和市场份额仍在不断下滑。国产[GuoChan]奶粉[NaiFen]何以如此脆弱?为何众多消费者总不买国产[GuoChan]奶粉[NaiFen]的账?

    国产[GuoChan]奶粉[NaiFen]和整个乳制品行业[XingYe]正在经受的煎熬实际是重建公共信任的高成本付出。所谓高成本,一方面是重建信任需要更大投入的质量和品牌建设,这其中,既包括产品建设,也包括行业[XingYe]社会道德的建设。即使产品质量提高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准,若没有整个行业[XingYe]社会道德感的成功重建,消费者依然会用脚投票。另一方面,高成本是指食品企业特别是儿童生活必需品具有特殊性。在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下,婴幼儿奶粉[NaiFen]事关两个以上家庭的幸福感,国人对其质量问题的关注度不可能不处在最高水平。重建信任,质量和社会形象不达到最高水平,消费者的重新认可就不易实现。

    一些企业出现超越企业和社会道德线的丑闻,让整个行业[XingYe]为之买单,甚至陷入灭顶之灾,一蹶不振。进口奶粉[NaiFen]市场有效占有率超过一半甚至达到七成的事实警示国产[GuoChan]乳制品行业[XingYe],即使再高喊肩负下一代国民健康安全的口号,继续萎缩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严峻的形势要求国产[GuoChan]奶粉[NaiFen]业展示浴火重生般的精神,但自2008年三鹿奶粉[NaiFen]事件后的信任重建过程,却伴随着国产[GuoChan]奶粉[NaiFen]市场环境的恶化,公众更多看到的是国产[GuoChan]企业之间竞争的白热化,而且不乏非理性的无良竞争。实际上,无论谁是谁非,这些事实进一步降低了公众对整个行业[XingYe]的不信任。

    国产[GuoChan]乳制品行业[XingYe]重获消费者信任,需要规则的彻底改变。一方面,需要政府继续完善监管细节,保持监管力度;另一方面,需要产业整合,让优活劣死的市场机制真正运转起来。现在重建信任的工作基本上在政府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展开,公众少有参与。这实际上延长了诸多努力和改进到达公众的时间。从这个角度说,国产[GuoChan]乳制品行业[XingYe]重获信任,关键在提高质量之外,持续向公众展现对社会道德底线的尊重与严守。

     相关链接
    ·捷培森2011第五届食品安全与质量年会暨展览
    ·全球粮食危机:危言耸听还是警世良言
    ·食品饮料、鸡精、食醋行业发展空间大
    ·显示咖啡因对青少年男性作用大于女性
    ·中国不会大幅增加进口农业生产资料
    ·应加大对糖蔗生产支持力度促增收
    ·双重挤压下 地方名酒如何突围
    ·佛山菜农遇白菜劫 每斤1毛难出手
    ·南通地区香辛料首批孜然粉顺利出口欧盟
    ·长期食用超市二级水果不利健康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