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逢甘霖,在遭遇生存危机的关口,传统医药迎来政策春天。继国家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后,日前出台的北京市医改方案也明确提出,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
长期不受重视、研发困难、资金不足以及自身存在的封闭性,使中医药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业内专家建议,启动中医药产业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迫在眉睫,将上游原料药生产与下游疾病康复、防治有机联系,以推动中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
对此,北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探讨设立“北京中医药产业化重大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形成评估报告上报市政府立项,打造产学研一体研究及产业化平台,未来将通过财税、金融、人才、项目基建、激励措施等扶持政策,做大做强北京中医药产业。
生存困境致中医举步维艰
“中医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继续生存下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对中医的重视不够。”北京房山中医医院院长徐希胜告诉记者,研发困难、资金不足让一些热爱中医的人望而却步。
“有的中医用尽毕生精力研发出一个试剂,可相关部门层层审查,药品批号一等就是好几年。”徐希胜表示,长久以来,国家对中医的政策扶持不够,中医药研发举步维艰。
中医发展的另一个瓶颈便是从业者的待遇。据了解,除了资深的中医专家,目前一般医院中医的月收入只有西医的2/3,中医专业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也非常困难。徐希胜举例说,“中医针灸使用的是一次性针,一次针灸治疗患者可能花十几元,为了延续中医价格低廉的惯例,大多数医院都不能轻易涨价,这么低价的诊疗费让很多中医医院入不敷出”。
除此之外,只求保护、拒绝现代科学,也给传统中医药贴上了老旧的“标签”,一些中医工作者在强大的西医面前止步不前,竞争力逐步退化。
徐希胜告诉记者,由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中医惟我独尊的观念难以轻易消除,并形成另一种思潮,即对西方医学充满戒备和挑剔。“如果中医固守过去的发展模式,未来势必会遭遇更严重的危机。
产业化将成中医发展动力源
步履维艰的中医究竟如何发展?
“中医要想发展,必须搞产业化项目。”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室副主任张军告诉记者,以往的中医药振兴项目,主要关注的是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和中医医院的经费,忽视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问题,无论从参与振兴的主体,还是从振兴的实际效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
“只有从源头做好,启动中医药产业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才能以产业化方式实现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张军认为,启动中医药产业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可以把上游原料药生产与下游疾病康复、防治有机联系起来,进行产业化开发,形成中医药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事实上,北京已经具备了启动中医药产业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条件。
一方面,北京在中医药临床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共有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少数民族医疗医院664所。随着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医院和病床数量还会增加,可以为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北京在中医药人才、信息、科研、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可以为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目前北京共有中医药临床专业人员1.07万,从事中医药科研和开发的人才、数量和技术水平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包括在京中央单位在内,北京中医界目前拥有博士后流动站4个、科研院所19个、临床研究基地3个,并且拥有中医药研究单位——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此外,北京拥有像同仁堂这样以中成药生产为主,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跨国连锁企业,这些企业是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或载体,也是北京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即将启动
条件已经具备,北京中医药产业化重大项目究竟应如何建设?将在何时启动?
“北京中医药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的关键,是搭好两个平台。”在张军看来,中医药科研开发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发展平台对未来中医药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至关重要。
“北京地区既有中央在京的医疗机构和大专院校,也有中外合资的医疗机构,如何整合北京市属医疗科研开发资源和中央在京,以及外方医疗科研开发资源,是北京中医药发展始终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张军建议,本着“不求所有,但为我用”的原则,重大临床疾病的攻克以相关医院为重点,重大医药项目的研发以科研机构为重点;以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医药养生及康复项目为纽带,搭建北京中医药科研开发创新平台,实现重大项目的资金投入随项目走、随人走,发挥项目和资金在整合各方力量方面的作用。
同时,降低科研和成果转化风险,也是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的关键。“最突出和重要的因素就是缺少企业的介入,科研开发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中医药产业化也不例外。”张军建议,引入风险投资,最大限度降低中医药科研开发和成果转换,以及新产品研制的风险。
据了解,市经信委、市卫生局将联合其他相关部门,研究、探讨设立“北京中医药产业化重大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并围绕具体实施方案、支持方式等工作细则形成立项评估报告,报送北京市政府,将该项目变成市政府专项,充分发挥北京在创新、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研究及产业化平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并综合考虑财税、金融、人才、项目基建、激励措施等扶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