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全民学习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教育评论:博导“扩军”要鼓掌也要谨慎--中图网
2011-03-20
  日前一条消息被广为传播,清华大学决定取消博导评聘制度,职称在副教授[JiaoShou]以上的教师将具有指导博士[BoShi]研究生的资格。近年来高校副教授[JiaoShou]的水平普遍越来越高,学术思维活跃、创新能力突出,处于最能出成就的阶段,很多人都具备带博士[BoShi]研究生的能力。这项改革旨在破除博导评聘制度的束缚,改变“只有教授[JiaoShou]才可以做博导”的传统。

  清华大学方面介绍,新制度强调“人才培养[PeiYang]是教师第一学术责任”的指导理念,为保证质量仍坚持校级评聘,学科和院系会对博导资格提出具体标准,严格把关。

  与几位海归博士[BoShi]出身的校长、学者切磋,大家都认为这项改革值得肯定,国际上知名大学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国内各大学的情况不同,培养[PeiYang]博士[BoShi]的条件更是千差万别。怎么改,要因地制宜,切不可一刀切。

  欧美国家的大学教授[JiaoShou]系列与讲师系列、研究员系列分列,职务稀疏设置。一个系一般只设一名教授[JiaoShou]。年轻博士[BoShi]经严格筛选先入选助理教授[JiaoShou],干五六年经考核合格后晋升为副教授[JiaoShou]。进入这一系列后,就可以根据学科的培养[PeiYang]任务指导博士[BoShi]生。再有大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文化传承与一系列规章制度的保障,所以不需要再认定指导博士[BoShi]生的资格。

  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的博士[BoShi]培养[PeiYang]工作起步于改革开放年代。由于当时在职教授[JiaoShou]博士[BoShi]出身的很少,更由于没有把住教授[JiaoShou]职务稀疏配置这一关,别说教学、科研辅助人员,就连管理岗位上的人也去兼一门课,论资排辈评个教授[JiaoShou]。所以国家当时为了把住质量关,严格审查导师的能力、水平,设置“博导”资格,并由国务院学位办聘任,后来这一责任下放给学校。一批“985”高校在实践中逐步改革变通,比如一些院士、博导主持的团队,博士[BoShi]生日常的研究工作也由不具博导资格的年轻教师指导。

  这一改革做法是否可以推广值得讨论。这些年高校年轻教师的学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否大多数学校都像北大、清华那样,“副教授[JiaoShou]中很多人”都具备了指导博士[BoShi]生的水平?据笔者所知,清华的教师职务是有考评退出机制的。所以有校长认为,这一改革可以先在“985”高校中逐步推广,而且应该与高校专业技术职务改革、教授[JiaoShou]职务稀疏配置、建立教师岗位退出机制等项改革同步进行。指导博士[BoShi]生不是资格身份,是一项工作任务,一项要求高、责任重的工作。承担这项工作的人不但要有能力水平,还要有项目、有资金,有时间精力和强烈的责任感。管理部门、高校要切实负起责任,从提高培养[PeiYang]质量出发把住这一关。

  前一阶段,我国包括博士[BoShi]生在内的研究生培养[PeiYang]规模有了很快的发展,这是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巩固、提高的。培养[PeiYang]博士[BoShi]生不仅是个人、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着眼于国家发展的大格局。增设博士[BoShi]点、扩大博士[BoShi]培养[PeiYang]规模不应该单纯作为学校发展的标志,更不应该作为“学术GDP”的政绩内容。提高质量是这项工作的生命线,我们是否有必要重提博士[BoShi]培养[PeiYang]“宁缺毋滥”的原则。(陈宝泉)

     相关链接
    ·大学生一步创业三道门槛 社会支持体系
    ·“独二代”骄横任性 “独一代”束手无
    ·白岩松对话大学生:青春应该享受 不应
    ·7幼儿园老师集体爆料 所任职幼儿园欺
    ·留日学子亲历大地震 核辐射让人担心--
    ·灾区学校21日将全部复课 2950名儿童重
    ·大学生创业并非无奈选择 46.9%人称是
    ·教育评论:博导“扩军”要鼓掌也要谨慎--中
    ·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举行 什么样的学生
    ·择校"潜规则":要进首选小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