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政府”的建设 “苏区干部[GanBu]好作风”,这是当时根据地群众[QunZhong]对苏区干部[GanBu]的朴素赞扬。苏维埃[SuWeiAi]中央[ZhongYang]审计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四个月节省运动的总结报告》中曾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对苏区干部[GanBu]作风的肯定:“我们可以夸耀着:只有苏维埃[SuWeiAi]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尤其是在争取国内战争‘无论如何要胜利’的上面,存在着伟大的实际意义。”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一种廉洁奉公的风气,这与中央[ZhongYang]苏区进行的勤政廉政教育是分不开的。 首先,在中央[ZhongYang]苏区,党和政府牢固地确立了“真心真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并率先垂范践行。1929年4月,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就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树立争取群众[QunZhong]的观念,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一样,经常念叨着“争取群众[QunZhong]”这个经。在《红军第四军前委致中央[ZhongYang]的信》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打仗的时间与做群众[QunZhong]工作的时间应该是“一与十之比”,可见他对群众[QunZhong]工作的重视。在1934年1月27日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用较长篇幅专门谈关心群众[QunZhong]问题,明确提出了“关心群众[QunZhong]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在该报告中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QunZhong]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QunZhong]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QunZhong]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 正因为这样强调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因此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关心老百姓生活疾苦的动人故事。比如在江西瑞金沙洲坝的井水旁,至今还树立着1933年4月,当地群众[QunZhong]为纪念和感谢毛泽东与红军打井而立的石碑,碑文上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关心,苏区群众[QunZhong]感激地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苏区群众[QunZhong]对于革命[GeMing]事业给予了满腔热情的支持。据统计,土地革命[GeMing]时期,赣南苏区总人口约220万,其中青壮年约50万,而前后参加红军的就达30余万,有10万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作为模范县的兴国,更为突出,兴国县当时人口为23万,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余人,其中有名有姓牺牲的烈士就有23179人,后被称为红军县、将军县。 其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在苏区干部[GanBu]身上得到发扬光大。苏区干部[GanBu]上至中央[ZhongYang]政府主席,下至伙夫马夫,都没有工资,只有组织上发给的微薄的生活费。为了倡导节约,一些地方还鼓励干部[GanBu]“自带干粮去办公”,不要组织上发生活费。对于这个好现象,1934年3月13日的《红色中华报》给予了及时的宣传报道:“中央[ZhongYang]土地部,分了田的同志,自带伙食来。首先由胡海同志打头报名写信回家送一个月伙食,跟着有以下诸同志报名:王金龙半月,张义贤半月,李日帐半月,朱福连半月,朱良仁半月,郭舜全五天。其余到会的已分田的同志,因时间关系,决定向节省委员会随时报名。”1934年3月24日《红色中华报》又报道了全总执行局决定在“苏区的工作人员自带伙食”的消息。 针对战争时期的特殊考虑,苏维埃[SuWeiAi]临时中央[ZhongYang]政府成立后不久,临时中央[ZhongYang]政府副主席项英就于1932年2月17日在《红色中华报》发表文章,号召苏区军民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要求:“各级政府和各群众[QunZhong]团体,一切费用都要十二分地节俭,不急用的费不要用,要用的就要节约,不要浪费[LangFei]一文钱、滥用一张纸、多点一点油,积少成多,就可以节省一大笔经费。谁要‘浪费[LangFei]一文钱实等于革命[GeMing]的罪人’。”“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革命[GeMing]战争”和“浪费[LangFei]一文钱实等于革命[GeMing]的罪人”这两句话,成为对苏区干部[GanBu]作风的又一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