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关系,我们[WoMen]采访过许多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和著名企业家,出版几十部名人传记。范敬宜先生是我们[WoMen]接触过的人当中最博学多才的亲切长者之一。因为我们[WoMen]的办公室离范老住所比较近,有时传记创作中涉及改革[GaiGe]开放以来的一些重大史实,多次求证于范老先生。我们[WoMen]在万寿路甲15号附近清香林茶楼聚晤,范老先生总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我们[WoMen]感觉范老就像是一部改革[GaiGe]的活字典,他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场伟大改革[GaiGe]的亲历者、见证者,他本人也是一个具有非凡道德勇气的改革[GaiGe]者。熟悉了之后,我们[WoMen]建议说,“是否可以考虑给您也写本传记?”范老婉拒,但他开玩笑说,如果要写传记,不如写一本有关他见证的改革[GaiGe]风云的书,书名就叫《改革[GaiGe]传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此事没有及时推进,但我们[WoMen]心底里却一直在构思和酝酿着。 惊悉范老于11月13日13时42分去世的消息,我们[WoMen]十分悲痛:没想到范老这么快就离我们[WoMen]而去了!呼啸的寒风卷起地面的落叶漫天飞舞,11月21日上午在八宝山,寒风凛冽中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范老。默默排着长长的队伍,泪眼模糊中,与范老促膝交谈的情景却历历在目,脑海中一位改革[GaiGe]者的形象渐渐清晰。现把当时根据采访记录整理的若干片断拾掇成文,以寄哀思! “莫把开头当过头” 范敬宜为众人所熟知,始于那篇 1979年为《人民日报[RenMinRiBao]》所全文转载的《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在一次茶叙中,我们[WoMen]请范老介绍这篇文章的始末,范敬宜陷入深深的回忆中,娓娓道来。 1979年春天,天气乍暖还寒。刚刚经历那场历史性转折的人们,似乎还未完全从严冬中走出,怀疑、责难改革[GaiGe]的情绪依旧弥漫。3月,社会上刮起了一阵否定三中全会精神的冷风。3月15日,《人民日报[RenMinRiBao]》在一版头条刊登了署名张浩的来信,这篇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的来信,说现在农村[NongCun]资本主义倾向抬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应当保持稳定,反对“包产到户、包产到组”。一时间,谣言风起。 安徽凤阳在农村[NongCun]经济改革[GaiGe]方面走得最早,受到的冲击自然也最多。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指示安徽省委给《人民日报[RenMinRiBao]》写信,反驳张浩。3月30日,《人民日报[RenMinRiBao]》头版发表安徽省农委辛生、卢家丰的来信,题为《正确看待联系产量的责任制》,尖锐批评了张浩的信给农村[NongCun]造成的混乱。出于平衡,《人民日报[RenMinRiBao]》当天还发表了一封支持张浩的来信。 除了安徽,全国各地也在观望。范敬宜所在的辽宁省也是如此。“当时《辽宁日报》收到的来稿几乎都是某某党支部率领群众向资本主义势力进行[JinXing]回击这类内容。报社农村[NongCun]部的同志很困惑,为了弄清究竟怎么回事,决定分头下去搞调查研究。” 范敬宜去了辽宁省西部的贫困山区建昌县——对于这里,他很熟悉,1966年到1978年的十余年中,他曾作为“右派”在这里劳动改造了十余年。 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干部们的反应:“现在农村[NongCun]全乱了,资本主义势力泛滥,到集市去看,什么都让卖了。”有些反映更强烈,“我现在晚上根本不敢开会,怕回家路上遭地主富农暗算。早上到井边挑水,看到地主成分的人来了,我就站到一边让他先挑,怕他把我推到井里去。” 可是,在熟悉的普通社员家里,看法却完全相反。他们说:“现在太好了。”“怎么好?”“都活起来了。”他们说,以前连种点土豆都说成是资本主义,都没活路了,现在可好了,开始有了自主权。 意见反差这么大,究竟是为什么? 范敬宜带着这些问题回到县里,找到县委书记马汉卿和副书记张化成。“根本问题是多年来我们[WoMen]的干部被‘左’的思想禁锢住了,满脑袋都是阶级斗争,现在一放开,反而不知道应该怎样走了。看来,要落实三中全会的精神,关键是各级干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两位书记的肺腑之言让他找到了问题的所在。采访结束以后,范敬宜根据所见所闻,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真实情况,写了一篇《莫把开头当过头》,登在1979年5月13日《辽宁日报》的一版上。 5月16日,《人民日报[RenMinRiBao]》一版头条转载了这篇文章,肩题是“《辽宁日报》记者[JiZhe]评述当前农村[NongCun]形势”,主题改为《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还加了一个很长的编者按语,提出“作为新闻[XinWen]工作者,要像《辽宁日报》记者[JiZhe]范敬宜同志那样,多搞一些扎扎实实的调查,用事实来回答对三中全会精神有怀疑、有抵触的同志。” 由于这篇报道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抓住了改革[GaiGe]开放这一主流,所以在当时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范敬宜也名闻全国。回忆这段历史,范敬宜感叹不已:“做梦也不曾想到,那篇不经意中写的《莫把开头当过头》被人民日报[RenMinRiBao]转载后会产生那么大的‘轰动效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切都像发生在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