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生涯长达50余年,写下了3000万言的作品,中长篇小说[XiaoShuo]多达110余部,堪称著作等身。 其实,以“鸳鸯蝴蝶派”闻名的张恨水也善于写杂文,在他30多年的报人生涯中,有一段时间,每天除了小说[XiaoShuo]外,他还有大量的杂文见报,多为针砭时弊之作,文字犀利老辣。他的为人也和其杂文一样,爱憎分明。 赤胆写抗战[KangZhan] 张恨水说:“‘九·一八’国难来了,举国惶惶。我自己[ZiJi]也想到,我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是个书生,是个没有权的新闻记者。‘百无一用是书生’,惟有这个时代,表达得最明白。想来想去,各人站在各人的岗位上,尽其所能为罢,也就只有如此聊报国家于万一而已。因之,自《太平花》改作起,我开始写抗战[KangZhan]小说[XiaoShuo]。” 张恨水用了两个月时间,写完了《弯弓集》,他在自序中痛陈“寇氛日深,民无死所”,深感“心如火焚”,接着他说明写《弯弓集》的本意:“今国难临头,必兴语言,唤醒国人”。为早日与读者见面,《弯弓集》由张恨水自费出版,这也是张一生出版的所有作品中唯一一次自掏腰包。 东北沦陷后,张恨水痛感国土沦丧,他呼吁开发西北,作为抗日[KangRi]的基地。1934年5月,张恨水带着一名工友前往西北,考察了20多个县。他亲眼目睹了当时西北的生活:深秋里浑身上下只穿羊毛毡背心的孩子;刚泡的茶几分钟后便沉淀出一分厚的细泥;全家找不到一片木头;18岁的大姑娘没有裤子穿,只能围着沙草过冬……之后,张恨水更加关注现实,接连写了《燕归来》、《小西天》等爱国作品。 张恨水积极宣传抗日[KangRi],上了日寇的黑名单,被迫于1935年秋天离开了他视为第二故乡的北平,他曾有诗述及此事:“十年豪放居河朔,一夕流离散旧家。” 1937年8月15日,日军飞机空袭南京,人们开始逃难,报纸销量骤然下降,张恨水坚持将《南京人报》办下去,报社同仁主动表示,为了抗日[KangRi],只要几个钱维持生活,工薪全不要了。那时张家已搬到南京郊区上新河,到城区要步行十几里,每每行到半路,空袭警报就响起,张只能趴在田坎下,或是掩伏在大树下。一待警报解除,他立即奔向报馆,马上着手当天的稿件,直到次日太阳东升。最困难的是筹措报社当天的开支,因为银行提款有限制,每日只能取几十元,他只有四处告贷。即使如此,在他的坚持下,《南京人报》一直坚持到南京沦陷前4天方才停刊。 南京沦陷后,张恨水一家返回安徽潜山。当时有许多潜山青年希望回到大别山,组织抗日[KangRi]游击队。43岁的张亦决定加入,他以自己[ZiJi]的名义写下一篇呈文,交给国民政府[ZhengFu]的第六部,表明他们不要资金,也不要枪弹,只是希望政府[ZhengFu]能承认这支队伍是合法组织。呈文递上去,却如石沉大海。张恨水的两名孪生弟弟牧野、朴野等不及,便自行组织了一支游击队。就在他们士气高涨、四处打击日军之时,却被认定为非法组织,遭到国民党[GuoMinDang]军队的围剿。朴野逃走,牧野被俘,张恨水四处托人,才将弟弟救出。 张恨水对此极为气愤,入川后,他立即写了长篇小说[XiaoShuo]《疯狂》,表达自己[ZiJi]的愤慨。但由于国民党[GuoMinDang]政府[ZhengFu]的压制,张不能畅所欲言,写完时发现已不是初衷,沦为一部失败之作。之后,张恨水又根据三弟的事迹,写了小说[XiaoShuo]《巷战之夜》。 1944年初,张恨水家中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他们一身戎装,风尘仆仆。知道是前段时间死守常德的将士后,张让儿子去买来两包好些的烟招待。二人说明此次来意,是为保卫常德阵亡的57师将士请命,希望张能将常德保卫战记录下来,永垂青史。张恨水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写下《虎贲万岁》一书,歌颂了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八千余人在六万日军包围中,誓死保卫常德的悲壮之举。 张恨水住在重庆[ZhongQing]南温泉的三间茅寮,四壁是竹片糊泥,上盖茅草,用手拍墙壁,全屋颤抖不已;大风一起,茅草随风而去;一下大雨,屋内便下起小雨,这时一家人马上用各种器皿接漏,屋内一片淙淙铮铮。张恨水笑言:“一室之内,雅乐齐鸣。”他为茅寮取名“北望斋”,取自陆游诗句“北望中原泪满襟”。 张恨水的《热血之花》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抗日[KangRi]小说[XiaoShuo],《大江东去》是第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所犯暴行的中国作品,《虎贲万岁》则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GuoMinDang]正面战场——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XiaoSh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