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周扬女儿忆父亲:“文艺沙皇”从未走进我内心
2011-03-15
  对82岁的周艾若来说,与父亲[FuQin]周扬的隔膜,其实在他7岁那年的分离便注定了,这种隔膜一直持续到父亲[FuQin]离世,“我从未感觉他作为一位父亲[FuQin]的回归”。他们父子之间,也从未真正走进过彼此的内心世界。

  也许正因如此,看待父亲[FuQin],周艾若多了一份冷静和审视。尽管他知道那是一个写不尽的周扬,尽管自己也与父亲[FuQin]一样从事文艺工作,但是,“我不愿意参与写父亲[FuQin]的任何传记”,周艾若沉默了一会,眼神移开,缓缓地说:“因为每次回头看他走的路,我都觉得,心,太痛了……”

  上海记忆

  我对童年的回忆是幸福而温暖的。我还记得,那时[NaShi]候总是躺在父母中间,在被窝里拱来拱去;小时候,我和弟弟迈克,头发都黄黄的,眼睛有点灰蓝,在那些大人们眼里,我们[WoMen]俩个长得有点像西洋娃娃,所以他们每次一进门,都先嘻嘻哈哈地逗弄我们[WoMen]一番,然后再上楼和父亲[FuQin]谈他们的事。

  那时[NaShi]候我太小,也不知道这些人的身份和背景,就是喜欢家里热闹。他们要谈事的时候,我们[WoMen]就赶紧躲开了。后来[HouLai]才知道这些来往的人,都是当时在文学界比较活跃的左翼人士。父亲[FuQin]忙的时候,妈妈就在外间一桌打麻将。后来[HouLai]才明白,实际上是替父亲[FuQin]望风。

  更多的时候,我和弟弟是和妈妈在一起的。妈妈漂亮,温柔,闲时喜欢教我唱歌跳舞,描红临帖,唱京戏。到现在我还能从头到尾唱完妈妈教我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我想,我身上喜欢文艺的根,就是她在我心灵深处种下的。我记得妈妈还带我去电影公司拍电影,那是左翼文化人拍的一部电影,可是导演要我笑时我哭,要我哭时我又哈哈笑起来,所以那部电影也没有[MeiYou]让我演到底。

  没客人的时候,父亲[FuQin]就一天到晚埋头在屋子里,写作、翻译,很少出门。父亲[FuQin]早年在上海上大学时,读的是英国文学专业,也由此打下了他翻译的基础。在上海期间,他翻译了许多俄、美、日等文学作品和艺术理论文章。父亲[FuQin]后来[HouLai]又去日本留学,很多人回忆,那时[NaShi]候的他才气纵横、开朗潇洒,平时穿西服、打领带,穿皮鞋,还喜欢跳舞、爱去咖啡厅。从他给我们[WoMen]三兄弟取的名字——艾若、迈克、约瑟,也可以明显感觉出,那时[NaShi]候,他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应该说,父亲[FuQin]还是属于在五四时代的历史熏陶中成长的一代知识分子,身上有着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东西。相对英美文学,父亲[FuQin]对中国古典文学读得少一点,倾向于俄罗斯的、英美的东西多一些。

  父亲[FuQin]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左联”的实际领导人。上世纪30年代,也正是革命最艰苦、最残酷的时期。柔石、殷夫等左翼作家就是这一时期被秘密逮捕后惨遭杀害的。在那种形势下,父亲[FuQin]能够坚持下来,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当时,鲁迅等人都长期被国民党特务监视,父亲[FuQin]也不得不经常变更住所,以此摆脱特务的纠缠。所以,我童年的另一个印象,便是经常搬家。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30年代,父亲[FuQin]他们与鲁迅、胡风等人在上海有过一场“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的论争。鲁迅先生后来[HouLai]在文章里批评父亲[FuQin]“到处用手段”,还把父亲[FuQin]与夏衍、田汉、阳翰笙这几位一同去向他汇报“左联”工作的人,讥为“四条汉子”。

  在我的理解当中,父亲[FuQin]他们当年只有20多岁,鲁迅40多岁,我觉得四条汉子对鲁迅不恭,是不存在的。另外,胡风的夫人梅志后来[HouLai]告诉我,那时[NaShi]候他们还经常来我家作客,所以我也根本不相信所谓两个口号之争像后来[HouLai]渲染的那么誓不两立。如果果真如此,胡风梅志怎么会经常去我家作客呢?但是后来[HouLai]的政治斗争将这个[ZheGe]本来属于文艺战线的讨论无限政治上纲,甚至后来[HouLai]升级到“反党”的地步——讽刺的是,当时父亲[FuQin]是代表中共去和非党人士鲁迅谈的,怎么到头来变成是他反党了呢?我想,鲁迅先生当年说这话的时候,应该是发个牢骚,或者顶多是个讽刺。大概他自己也不会料到,若干年后,“四条汉子”会成为一个罪恶的代号,而这个[ZheGe]评价成了父亲[FuQin]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的母亲[MuQin]

  母亲[MuQin]吴淑媛出身于益阳一大户人家,她的家世比父亲[FuQin]好得多。吴家是打太平天国起家的,外祖父在江苏瓜州当水军总督,曾三次见过皇帝。父亲[FuQin]与母亲[MuQin]算是青梅竹马,父亲[FuQin]小时候在我外婆家念私塾,他们互相有好感,老师做媒,他们很自然地成了一对,虽然那时[NaShi]候他们年纪还很小。

  我的外婆特别宠这个[ZheGe]女儿,视她为掌上明珠。我们[WoMen]一家在上海生活时,父亲[FuQin]没有[MeiYou]什么固定收入,所以每年回湖南,其实就是回去要钱的,外婆每次都给母亲[MuQin]带回来一大包金首饰。母亲[MuQin]放在抽屉里,也不锁,每次没钱用了便取一件去换钱。当时有很多益阳的同乡和左联的朋友经常到我们[WoMen]家,这么多人没有[MeiYou]收入,都是靠外婆给的那些钱维持生活。父亲[FuQin]晚年也曾对我说:那时[NaShi]候在上海生活全靠你的母亲[MuQin]——其实是我的外婆。

  很多年后,我经常想,母亲[MuQin]对自己丈夫所从事的事情不可能完全不了解,她并不一定很深刻地理解什么叫“革命”,她只是完全追随着父亲[FuQin],只要是父亲[FuQin]做的事,在她眼里就是正确的,她就会无条件支持。这其中,也许有母亲[MuQin]传统道德观的成份,但更多的,是她对父亲[FuQin]毫无保留的爱和信任。

  1934年,母亲[MuQin]又怀孕了,以往每次都要回老家分娩,这次也不例外。父亲[FuQin]把母亲[MuQin]、弟弟和我一起送回了湖南益阳老家,以往父亲[FuQin]总要等到孩子生出以后再回上海,这一次,还没等三弟出生,就急着要走,说是有工作,而母亲[MuQin]并没有[MeiYou]注意到他的反常。

  母亲[MuQin]顺利生下了三弟,按交待取名“约瑟”。不久,母亲[MuQin]收到父亲[FuQin]的信,说他暑假会回来,母亲[MuQin]于是满心欢喜地等着这一天。父亲[FuQin]爱吃母亲[MuQin]做的甘草梅,就是把新鲜的梅子泡在蜜里做成的一种蜜饯,母亲[MuQin]托人买来最好的梅子,做了一坛甘草梅。那时[NaShi]在乡下,根本没什么好吃的,所以放在红漆柜上的这一坛蜜饯,对我们[WoMen]三个小孩子来说是很大的诱惑,可是我知道我们[WoMen]不能吃,因为这是母亲[MuQin]特地给父亲[FuQin]做的。我不吃,两个弟弟也不吃。

  可是父亲[FuQin]并没有[MeiYou]回来。第二年春天,青梅上市时,母亲[MuQin]又开始做第二坛甘草梅;不久,父亲[FuQin]来信说他这一年夏天会回来的。可是我们[WoMen]依然没有[MeiYou]等到他,而柜子上已经摆了两坛梅子。

  也是在这一年,1936年,父亲[FuQin]去了延安。起初,我们[WoMen]还有他的消息,我还记得有人捎来一套父亲[FuQin]翻译的《安娜·卡列尼娜》给母亲[MuQin],还给我带来一件紫红色的呢子大衣,很漂亮。那些年的冬天,我总穿着它在桃江、修山脚下外婆家到处玩耍,心里充满了有点炫耀的喜悦。

  父亲[FuQin]离开的时间长了,乡间渐渐有了一些传言。奶奶很喜欢我的母亲[MuQin],她不放心,专门写信问他:“是不是老婆孩子都不要了?是不是把家里人都忘了?”父亲[FuQin]回信说,他现在在肤施(延安)作教育厅长,不会做对不起家人的事。

  抗战爆发不久,情势越来越紧张,我们[WoMen]和父亲[FuQin]彻底失去了联系。父亲[FuQin]离开后,母亲[MuQin]独自带着我们[WoMen]三个孩子生活,不管谁提起父亲[FuQin],母亲[MuQin]总是谈他的好,她也从来不相信那些传言,还嘱咐我们[WoMen]:“不要听人瞎说,你爹爹不是那种人。”

  我们[WoMen]兄弟三个那时[NaShi]都很小,并不能体会到母亲[MuQin]心里想的是什么。只是后来[HouLai]回忆,母亲[MuQin]的内心其实是非常苦的,完全是哀此茕独,形影孤凄,她太需要一个人帮助她撑这个[ZheGe]家了。但她把自己的痛苦包得紧紧的,无论对我的奶奶,姑妈,还是对疼爱她的外婆,她只字不提,即便是对与自己最近的弟弟、我们[WoMen]的舅舅,她也从不吐露半句。

 相关链接
·胡耀邦传奇一生:恋爱时魂不守舍 平反
·毛泽东晚年迷上了李小龙 有了好电影文
·李泽厚:思想之河仍不断汩汩向前
·周瑜被“丑化”:实非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之
·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
·昂山素姬:民主的旗帜 冬日的腊梅
·史铁生:我与地坛
·孙中山两次死里逃生内情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上):苦追宋
·史铁生:地坛里玩耍的孩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