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央苏区防空作战大揭秘 周恩来临危受命--中国图鉴社(5)
2011-03-18

  这是中央[ZhongYang]苏区组织的一次规模最大的防空[FangKong]演练。8月19日,《红色中华》报道了《瑞金举行防空[FangKong]总演习》的消息。消息说:“7月23日上午7时,举行了瑞金防空[FangKong]总演习一次。演习中,各机关团体居民闻得警报,均能动作迅速,对空射击敌机严密布置,秩序井然。”

  充分发挥苏区军民的聪明才智,因陋就简制作简易防空[FangKong]用具,是中央[ZhongYang]苏区防空[FangKong]作战的一大创举。如用果壳、茶壳及杉樟木等烧制成炭,粉碎成黄豆粒头,与碱粉一起装入布袋制成呼吸道防护用的防毒[FangDu]具(炭包)。玻璃瓶去底装填炭粒,用棉絮密封,含住瓶口可防毒[FangDu]气进入人体。茶油、花生油加蜡涂于皮肤,可防糜烂性毒气“伊泊里脱”(芥子气)。这种土制防毒[FangDu]具(炭包)主要防窒息性毒气“黑劳尔”(氯气)和“发斯更”(光气)。护目镜主要防催泪瓦斯“黑眼珠”。防空[FangKong]处还指导群众制作封闭式家庭用门帘,要求每家门口或屋内多放石灰和木炭,遇毒气来时把石灰撒在地面及房上以吸收毒气。每人做一个粗布包,长5寸左右,宽4寸左右,内放炭碎炭屑,布包四角缝上布带,用时把布包掩在鼻上,带子缚于脑后,可避免中毒气。如在野外路上没有带炭包时,可用手巾、帽子、棉花等放上水或尿掩在鼻上。如见有人中毒,应自己先用湿布或炭包掩住鼻口,然后把他扶起抬到没有毒气的树下或通风的地方,替他换下中毒的衣服,用水替他洗头和手,使他呕吐,再给他浓茶喝,重的抬到医院去医治,中毒者自己千万不要走动。染过毒气的水和食物都不要吃。毒气弹炸裂的地方,应撒上石灰水和尿来消毒。

  1933年3月17日,大人们正赶着牛、扛着锄下田耕作,孩子们活蹦乱跳地朝列宁小学走去,大娘大妈各自忙着手头的活计。突然,传来三声号炮的震响,叶坪村赤卫队长谢民生急忙拿起铜锣一边敲一边喊:“敌机来了,疏散隐蔽!”大约9时许,一阵闷雷似的隆隆声从北方天空滚过来,几架涂着青天白日标志的国民党[GuoMinDang]轰炸机,朝叶坪低空飞来。进入叶坪上空,飞机[FeiJi]翅膀一抖,一颗颗炸弹滚落而下。霎时,叶坪村炸弹轰鸣,火光冲天。一阵狂轰滥炸之后,飞机[FeiJi]在瑞金县城又扔下一排炸弹,尔后朝东南方向飞去。

  叶坪南排的数十间民房已成一片火海。这时,空中再次飞来两架敌机,接着又是一阵轰隆轰隆的爆炸声。过了几分钟,终于盼来了警报解除的钟声。毛泽东等迅即从古樟树下的防空[FangKong]洞里钻出来,毛泽东大喊:“贺处长,赶快派医生对受伤群众实施抢救!”

  “是!”中革军委总军医处处长贺诚当即带领医护人员朝村子飞奔而去。

  苏区赤卫队长谢民生后来回忆:“这次轰炸是敌人[DiRen]派出飞机[FeiJi]最多,持续时间最长,被毁民房最多的一次轰炸。因为组织得好,大家听到号炮和铜锣响,加上赤卫队员的指挥,群众都能迅速疏散隐蔽。特别是敌机的第二次轰炸,在没有听到警报解除时,大家能听从指挥。所以这次敌人[DiRen]的轰炸,叶坪村仅伤了6人,无一人死亡。”谢民生还说:“1934年5月,敌人[DiRen]在瑞金沙洲坝的老茶亭投掷毒瓦斯,这里驻有中央[ZhongYang]教育部、列宁小学,附近还有60多户群众。由于这里挖好了一个可容纳200多人的防空[FangKong]洞,加上干部群众都能熟练地使用防毒[FangDu]用具,所以无一人中毒死亡。”

  事实说明,这个时候苏区军民的防空[FangKong]意识和防空[FangKong]自救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中央[ZhongYang]苏区的防空[FangKong]作战取得了初步成效。

  提出建立[JianLi]空军部队的设想

    
 相关链接
·1972年欢迎尼克松的神秘晚宴--中图社
·忻口战役:歼敌过万 国共合作抗日的成
·毛泽东和平解放西藏的后勤决策--中图网
·1950年后国共和谈:章士钊奉命试探 蒋
·中共中央南方局派出机构 八路军桂林办
·震惊世界!揭秘1971年中美"7·15"
·红军对空斗争--中图网
·揭秘:邓小平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始末--中国
·激战青杠坡--中国图鉴社
·甘肃党史大事要览——“五四”运动中的甘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