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揭秘:皖南事变后的国共对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2)
2011-03-18


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刊登的周恩来[ZhouEnLai]的题词,抗议国民党[GuoMinDang]当局制造皖南事变。

  毛泽东发表讲话,要求国民党[GuoMinDang]悬崖勒马

  1月20日,中共[ZhongGong]中央再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应对时局的办法。决定:军事上先取防御战;宣传上展开强大攻势;组织上拟撤退驻国民党[GuoMinDang]统治区的各办事处。为加强军委领导,决定成立中央军委主席团,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ZhouEnLai]、王稼祥组成。

  当天,根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延安发布了毛泽东为中共[ZhongGong]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起草的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随后,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整编全军为7个师和7个独立旅,共9万多人,在大江南北坚持敌后抗战。

  同时,根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毛泽东以中共[ZhongGong]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的身份对新华社记者发表关于皖南事变的谈话。他指出:“此次皖南反共事变,酝酿已久。目前的发展,不过是全国性突然事件的开端而已……特别是1月17日的命令,包含着严重的政治意义。因为法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韪,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目前全国人民的紧急任务,在于以最大的警惕性,注意事变的发展,准备着对付任何黑暗的反共局面,绝对不能粗心大意。”毛泽东还严正宣告:“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但有责任,而且自问有能力,挺身出来收拾时局,决不让日寇和亲日派横行到底。”

  在谈话中,毛泽东要求国民党[GuoMinDang]当局:“第一,悬崖勒马,停止挑衅;第二,取消1月17日的反动命令,并宣布自己是完全错了;第三,惩办皖南事变的祸首何应钦、顾祝同、上官云相三人;第四,恢复叶挺自由,继续充当新四军军长;第五,交还皖南新四军全部人枪;第六,抚恤皖南新四军全部伤亡将士;第七,撤退华中的‘剿共’军;第八,平毁西北的封锁线;第九,释放全国一切被捕的爱国政治犯;第十,废止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第十一,实行三民主义,服从《总理遗嘱》;第十二,逮捕各亲日派首领,交付国法审判。”毛泽东指出:国民党[GuoMinDang]“如能实行以上12条,则事态自然平复,我们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比不过为已甚。”1月25日,周恩来[ZhouEnLai]将12条当面交给国民党[GuoMinDang]的谈判代表张冲转交蒋介石[JiangJieShi]。

  国民党[GuoMinDang]制造皖南事变,引起国内外普遍反对和抗议。蒋介石[JiangJieShi]在各种压力下,决定转攻为守。1月27日,蒋介石[JiangJieShi]发表讲话不得不表示:“皖南事变完全是我们整饬军队的问题,并无其他丝毫政治或任何党派性质夹杂其中。”2月初,他又提出妥协办法,允许华中八路军、新四军展期北移及新四军归入八路军增编一军。此外,蒋介石[JiangJieShi]又千方百计拉中共[ZhongGong]参政[CanZheng]员出席即将召开的国民参政[CanZheng]会,以掩饰他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分裂国共合作的真实面目,减轻国内外对他的指责。但他却拒绝对中共[ZhongGong]提出的12条作任何具体答复,并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继续对中共[ZhongGong]施以压力。

  国共两党反复对话,围绕国民参政[CanZheng]会展开斗争

    
 相关链接
·1972年欢迎尼克松的神秘晚宴--中图社
·忻口战役:歼敌过万 国共合作抗日的成
·毛泽东和平解放西藏的后勤决策--中图网
·1950年后国共和谈:章士钊奉命试探 蒋
·中共中央南方局派出机构 八路军桂林办
·震惊世界!揭秘1971年中美"7·15"
·红军对空斗争--中图网
·揭秘:邓小平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始末--中国
·激战青杠坡--中国图鉴社
·甘肃党史大事要览——“五四”运动中的甘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