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甫仁(1910—1970),广东仁化人。南昌起义参加者。起义后与主力部队失掉联系,在寻找部队时误入江西军阀朱培德部。1928年1月,随朱部“进剿”井冈山[JingGangShan],在新城战斗中被俘,关在茅坪俘虏营里。通过唱国际歌,引起了陈士榘、肖克等人的注意,后来重新入伍。井冈山[JingGangShan]革命斗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上士文书,后提为排长、连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0年12月17日夫妇俩在昆明军区居所被人枪杀。1992年8月将骨灰[GuHui]安放在井冈山[JingGangShan]根据地烈士陵园[LieShiLingYuan]。 杨梅生(1905—1978),湖南湘潭人。随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JingGangShan]。三湾改编时,任工农革命军1团1营1连班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1月在广州逝世,1992年5月将骨灰[GuHui]安放在井冈山[JingGangShan]根据地烈士陵园[LieShiLingYuan]。 陈正人(1907—1972),江西遂川人。参与领导万安暴动。井冈山[JingGangShan]斗争时期,历任中共遂川县委书记、湘赣边界特委第一届特委委员、第二届特委副书记。红4军主力下山后,他留守井冈山[JingGangShan]坚持斗争,曾任边界特委常委、秘书长。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第八机械工业部部长等职。1972年4月在北京逝世,1986年11月将骨灰[GuHui]安放在井冈山[JingGangShan]根据地烈士陵园[LieShiLingYuan]。刘型(1906—1981),湖南醴陵人(生于江西萍乡)。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1928年5月率萍醴游击队上井冈山[JingGangShan]。任31团1营连党代表。参与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新中国建立后,曾任农垦部副部长和中央纪委常委等职。1981年8月在北京逝世,1986年11月将骨灰[GuHui]安放在井冈山[JingGangShan]根据地烈士陵园[LieShiLingYuan]。 谢中光(1914—1997),江西宁冈人。井冈山[JingGangShan]斗争时期,任少共古城区委书记、宁冈县总工会副委员长兼青工部长、湘赣省儿童团长等职。1934年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江苏省南通军分区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97年10月在南京逝世,后即将骨灰[GuHui]移送井冈山[JingGangShan]根据地烈士陵园[LieShiLingYuan]安放(夫人杨俐骨灰[GuHui]也与其合葬)。 龙振彪(1914—2000),江西永新人。1929年6月参加革命,1932年参加红军。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0年9月在北京逝世,2002年12月将骨灰[GuHui]安放在井冈山[JingGangShan]根据地烈士陵园[LieShiLingYuan]。 左叶(1912—1992),江西永新人。1927年10月参加革命。后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参加了长征。新中国建立后,曾任重庆政协副主席、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等职。1992年7月在北京逝世,1993年6月将骨灰[GuHui]安放在井冈山[JingGangShan]根据地烈士陵园[LieShiLingYuan]。 江燮元(1915—1990),江西永新人。井冈山[JingGangShan]斗争时期儿童团员。1934年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5月在广州逝世,8月将骨灰[GuHui]安放在井冈山[JingGangShan]根据地烈士陵园[LieShiLingYuan]。 肖元礼(1909—1998),江西万安人。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3月在广州逝世,2004年12月将骨灰[GuHui]安放在井冈山[JingGangShan]根据地烈士陵园[LieShiLing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