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羊城媒体报道,广州市青少年心理辅导协会日前展开的调查显示,在九所高校的受访大学生中,将近40%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专业技能和经验是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但只有不到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需要“提高技能和素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耗费四年光阴、花费过万元读完本科,与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般的普通劳动者相比,大学毕业生工作缺乏经验不假,但怎么也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吧?未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高职院校,不少在校生在企业长期实习完成“学徒”阶段,毕业时考到上岗证,则可以立即作为成熟工使用,实现就业的“无缝衔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普通本科教育里没有这种教学安排,因此大学毕业生虽然书本知识较多,但对工作岗位陌生,动手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效果不佳。而与硕士、博士等专业人才相比,本科生的研发能力也较为逊色,加之缺乏实践经验,科研水平更是不如人意。因此,与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相比,技校毕业生越来越抢手———广州市今年3万技校毕业生目前就业率已达96%。京、沪、渝等城市近几年统计显示,高职生就业率已开始超过本科生,特别是汽车、电子、工程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一线技术岗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并不意味着本科教育就应向职业教育看齐。本科作为通识教育,职业教育针对应用领域,各有侧重。因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本应将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本科并列的类别予以大力发展,设立职教领域的硕士以及博士培养制度,纠正职业教育低于普通本科的陈旧观念,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然而,近年来的教育政策却是普通本科连年扩招,培养了大量企业目前无法消化的本科毕业生。可以说,即使没有金融海啸,大学生就业也不容乐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将近40%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缺乏专业技能,可谓在求职过程中的切身体会。然而,为何只有不到4%认为自己需要“提高技能和素质”?这里有观念的问题,但恐怕更多的是没有出路的现实:怎么提高?如何提高?企业不会贴钱贴时间培训你;就算你肯放下身段入技校进修,人家培养正式学生师资还不够……如何通过一定的帮助,将不断增长的大学毕业高素质“啃老”一族,变身为填补不断加大的技工缺口的生力军?这个对学生、学校、企业、社会都有利的课题,值得有关各方思考和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源:羊城晚报、新华网 记者:俞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