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爷子渐渐觉得画画追不上推土机的速度,就自费置办了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保证了所画四合院的准确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身体刚刚恢复,家住北京东城区九道湾胡同的70多岁郑希成老爷子揣起数码相机、带上速写本、拎起手杖,在老伴的叮嘱声里,又开始了他七年不懈“和推土机赛跑”的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鼓楼前小四合院里出生、北新桥自家小院中长大的郑老爷子始终对老北京胡同情有独钟。从北京象牙雕刻厂设计师岗位上退休的郑老爷子2001年卧病在家时,忽然注意到身边渐渐消失的四合院和胡同,从那时起有着深厚绘画设计功底的他开始尝试着用钢笔,把身边的四合院画出来。 tujian.org
郑老爷子自嘲地说,这7年里,腿脚不好的他实际上一直在和推土机赛跑。只要听说哪儿有老四合院要被拆掉了,他就会端起相机冲过去,哪怕刮风下雨也依然如故,他把那些即将拆除的四合院拍下来,回家再对着照片勾勒出四合院的结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画出一幅真实完整的四合院,郑老爷子需要一边走街串巷拍照片,一边不停地跑书店、图书馆查阅文字资料。郑老爷子画的胡同、四合院,既不是建筑实测图、也不单是记录院落保存现状。他是通过实地调查,根据历史照片或图像,尽量恢复院落和建筑物的原来风貌,展现出来的他记忆中很熟悉的北京四合院的固有风貌。从找素材到提笔创作,到最终完成,一幅画少则要花费十来天时间,多的则要持续三四个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老人白描民居宅院图乐此不疲,到目前为止已绘制出百余幅北京民居宅院,并且还不忘在其旁边记下它们消失的时间、故事和当时自己惋惜的心情。不过这其中也有让他感到遗憾的地方,遗憾就是钢笔画画,无法将四合院的壁画和各种室内设施画出来。郑老爷子说,他画的四合院,都是以那些正在被拆除或者已经消失了的实物为原型的,他想通过这些画把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北京民居文化留给自己,留给后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程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