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工作与治疗两不误,这对于“靠机器维持生命的特殊群体”———尿毒症患者而言,曾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因为每周定期2、3次到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是尿毒症患者维系生命的“规定动作”。无奈之下,许多尿毒症患者只能选择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
如今,在二军大长征医院接受血透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不用再面对这两难的选择。于今年2月开设的“夜间透析”,让尿毒症患者“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的梦想成真。
小明(化名)是首批“夜间透析”的受益者之一。昨晚10:30准时踏进二军大长征医院血透室接受治疗的小明,对记者道出了自己的透析经历。
今年年初,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被确诊患有尿毒症,当听到医生说在等待肾移植期间必须每周3次到医院做血透,而单次血透的时间至少在4个小时,想到自己原本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能难保,联想到由此而必须面对的巨额治疗费用、房贷……“人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叫无助!大约1个月后,医院增设的‘夜间透析’让我顿感绝处逢生。”现在,他每周一、三、五晚上10:30开展血透,次日早晨6点整下了血透机后,吃过早餐,笃悠悠地去上班。“一些新同事根本不知道,我是一个需一周到医院报到3次的尿毒症病人。”
目前,与小明同样感受“新生活”的共有20个尿毒症患者。“夜间透析”使可支配时间变多了,在家炒炒股票、跟客户谈谈生意、约朋友喝喝茶,生活丰富了不少;单次7个半小时的高质量血透让人也变得精神了,不用再担心忌口,透析后肌酐指标也最大限度地接近正常值……
该院肾内科主任梅长林教授介绍说,将血透室由原先的一日做一班到一日做两班、一日做三班进而扩展到“一日四班”,是为了满足日趋增多的尿毒症患者的需求。有资料显示,仅以终末期肾病(尿毒症)为例,我国患者人数每10年翻一番。最新的初步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疾病的患病率约为8%—9%;在大城市,尿毒症透析或肾移植患者每年的医疗费用约10万元人民币,北京和上海每年接受血透的新患者就达约4000人,仅此一项每年的医疗费用就达到4亿元。
在血透室无法扩容的情况下,梅长林教授提出了“以时间换空间”的管理策略,在全国率先开设“夜间透析”,用医护人员的辛勤工作为尿毒症病人换取高质量的血透,用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换取尿毒症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双提高。
统计显示,该院血透科用仅占上海市5%的透析设备,每年完成尿毒症患者透析5.5万例次,占本市血透治疗总量的10%,居全国医疗机构血透中心之首。目前,在该院接受透析治疗时间最长者已达21年,患者10年以上成活率为30%,透析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