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迅速普及,手机文化及其不断开拓延展的内容产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形态。日前,经文化部批准,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主办的2009首届中国手机文化盛典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各专家学者也在手机文化高峰论坛上纷纷为“大拇指文化”搭脉。
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的转变
对于手机在国内的普及情况,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高级编辑、首届中国手机文化盛典主体活动总导演王冼平用了一个形象的对比:“中国的手机用户是6.8亿,而央视春晚在收视率最高时段的收看人群是1亿多,可见,我们的手机已经成为最大的传播平台。手机文化也不再是停留在几年前的亚文化概念,而是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主流文化。”
同样认为手机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复旦大学中文系秦耕教授,用了一个纵向的对比例子。他说:“当年贾平凹的小说《废都》出版,许多人因为书中有诸多‘小段子’而竞相购买乃至一时‘洛阳纸贵’,如今多半不会再发生这个情况,是因为大家的手机早就习惯接收和存储‘段子’笑话了。”手机在大众生活中的普及,也带来了民俗文化的改变。与会专家指出:“中国人逢年过节有问候亲朋好友的传统习俗,以前是通过信件、贺年卡等问候,如今基本上被短信取代了。”
从科技商机到文化商机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机型被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功能得到开发,作为科技成果的手机拥有的无限商机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由科技商机延展出的手机文化商机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冯小刚的电影《手机》取得高票房,离不开电影的创意,更离不开人们对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的“心领神会”。此外,手机摄影、手机音乐、手机文学、手机报、手机电视剧等一系列新兴手机文化样式也逐渐成熟,被人们接受。与会专家表示,手机本身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在社会交际与情感沟通中,手机在成为人们记录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活点滴的载体同时,由手机引发的千家万户的故事更成为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素材。
从“灰色”到“绿色”文化的呼唤
“大拇指文化”的大众性和方便性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大量手机号码以非合理的方式被“倒卖”掉,无数垃圾广告短信和垃圾广告电话充斥其间,让许多手机用户不堪其扰。此外,当手机成为节日问候等民俗传承的新载体的同时,为图省事而发的大量雷同的“群发短信”或者“转发短信”,也间接“省”掉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情感。这些也渐渐成为手机文化的“灰色”地带,为此,各专家学者在高峰论坛呼吁建立营造手机的绿色文化。
绿色文化离不开礼仪。手机可否成为传递中华文明礼仪的平台?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在距离上海世博会还有250多天的时间里,手机也可以成为一个全新的绿色窗口,通过手机特有的“大拇指文化”,让未来的世界跷起大拇指来肯定中华文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