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上海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医学专家纠正公众陈见 辨析结、直肠癌起因
2009-08-24

  每天1次大便就算正常?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厉曙光日前对此提出辨析,希望通过本报纠正公众对“方便”问题的陈见。其实,现代人的新陈代谢“进口”越来越丰富,“出口”的质与量却都堪忧,近年来结、直肠癌的高发和早发与之不无关系。

  方便应该量入为出

  正确的排便习惯应是怎样?厉曙光教授给出的答案是:每天一次两次甚至三四次大便,均是正常的。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因食而异。

  “可是,在我以往所作的数以百计的科普讲座中,每每问及听众‘每人每天有几次大便是正常的?’几乎总有九成以上者非常坚决、肯定地回答:1次;偶尔会有个别回答:2次;但基本上,没有3次、4次的答案。”这深入人心的误会,让厉曙光忧心不已。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大家并没有错。”厉曙光分析说,在以“食果腹,衣遮体”为生存目标的年代,每天1次大便甚至两三天1次大便,都是正常的,原因很简单———量入为出。吃得少,也就拉得少。问题是,“每天1次大便是正常的”概念流传至今,被绝对量化且家喻户晓,已经过时,有失科学性。“我们如今每天所摄食的数量远大于过去的任何时代。”厉曙光指出,人体“进口”的“吞吐量”增加了,“出口”自然要同步增量。

  当心“憋”出恶性肿瘤

  在中国人的文化习惯中,大便是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话题,连专家科普有时也难以启齿。事实上,大便的质与量,非常可能与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

  据统计,结、直肠癌在我国的死亡率已从30年前的名落孙山,快速升至目前的第4位,且居高不下。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结、直肠癌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30~40岁成了高发年龄段,且来势凶猛。

  厉曙光解释说,从医学营养学的角度来讲,所有的佳肴在餐桌上是“食品”,摄入口后是“食团”,进入胃以后称之为“食糜”,到达结肠后为“粪团”,排出后也叫“大便”。当粪团到达肛门时就会产生便意,但是如果你当天已有过一次大便,根深蒂固的“1天1次正常”论会让你下意识地“憋住”,或对便意不予理会。当被“憋住”的大便向下无路可走,只能被迫再次向上返回直肠和结肠。

  结肠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就是吸收水分,返回结肠的粪团再次被“榨”去水分,比原来的更干、更硬、更小、边缘更尖锐,在肠道中待得更久,因此对结肠黏膜细胞的损伤很大。如果此时你仍不排便,滞留肠道的粪团只能恶性循环———越来越干、越来越硬、越来越尖锐、对结肠黏膜细胞的损伤越来越大。长此以往,这些黏膜细胞会发生炎性反应,细胞坏死,细胞突变,最后导致癌变。

  多进水和膳食纤维

  厉曙光还提醒说,多饮水,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可改善大便的质量,对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便秘、痔疮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率。水可以使肠道内的粪团变大变软;膳食纤维则相当于一个蓬松的乱毛团,可大量吸水,同样使肠道内粪团变大变松软,从而起到保护结肠黏膜细胞的效果。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 医学专家纠正公众陈见 辨析结、直肠癌起
    ·外国人在沪多了个"随身翻译" 960690热
    ·勿失高招末班车 高职(专科)批次征求志愿7
    ·90后也爱听"说教" 久隆模范中学开展"
    ·预防糖尿病肾病进展中药黄芪有重要作用
    ·首届世界健康论坛明年3月在沪举办
    ·沪援建都江堰建一周年—— "输血"打造废
    ·莲香池水黑又脏 长宁市容局表示将加大保
    ·2号线天花板破损管道裸露 地铁公司表示即
    ·拆除遮阳篷室内温度高 街道听取意见改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