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方车管理混乱是不争的事实:车身灰头土脸、车牌模糊不清、趁着夜色乱倒渣土……特别是车辆严重超载时,把车厢盖“顶”出个“金字塔”形状,一路跑、冒、滴、漏不说,安全系数也大大降低,加上司机违规行车,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屡屡见诸报端。如何给土方车戴上“紧箍咒”?本市相关职能部门作了有益的探索。
“五个定”环环相扣
在马当路复兴路口工地现场,记者见到一辆辆夜间出动的土方车,每辆车的车厢盖是平的,顶灯和车身等多处印有监督电话。
盖平车厢盖、“亮明身份”的背后是环环相扣的渣土运输管理新模式。根据今年1月市政府出台的建筑渣土整治方案,卢湾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区域专营、一区一价、对口消纳、卸点付费”等一系列试点,试图打破过去渣土运输行业恶性竞争的局面。
首先是“定车”
所谓“区域专营”即一个区内通过政府招投标确定1至2家有资质的企业全面接手渣土运输。专营企业的土方车要统一设置顶灯、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如果企业自己的车辆不够,要吸纳其他有资质的企业车辆加盟,亮的也是统一设置的顶灯。而且,专营企业一年招标一次,一年内接到包括百姓投诉在内3次“黄牌警告”的专营企业,在来年招标时必定“出局”。
其次是“定价”
这也是促使土方车盖平车厢盖的经济杠杆。根据市政府“一区一价”方案,卢湾区几经调研确定了每吨公里0.92元的区域统一建筑渣土运输价。以往平均价格为每吨公里0.47—0.5元,但由于卢湾区离卸点奉贤区较远,单程35公里,一个晚上跑3车,基本没有盈利空间,统一运价后,就能保证车辆“盖平”也有利润,正规企业也不会因市场上层层压价、恶性竞争而“斗”不过“游击队”。
“定线”行车、“定点”消纳也是试点的重要环节
以往渣土管理采用原始的人工巡视方式,发现违章车辆“围追堵截”,而土方车主却常常跟执法人员玩起“躲猫猫”。“现在卢湾区内所有土方车均装有GPS定位系统,管理人员通过电脑系统便可跟踪土方车动向,并可随时回放。”卢湾区渣土管理部门负责人说。同时,为从源头上遏制“偷乱倒”行为,卢湾还率先启用“卸点付费”方式,为每辆土方车配备一张电子标签———IC卡,每趟车只有在指定卸点倾倒渣土并刷卡计量,才能获得运费。
眼下,“定账户”这一环也在卢湾率先试行。建设单位的渣土处置资金需打入第三方监管方的账户,待渣土运输完成之后,经监管部门检验核准才能付给运输单位。无论建设方还是运输方,都不能绕开监管部门私下交易。
过渡期“三个难点”
在昨天召开的全市渣土整治现场推进会上,市绿化和市容局负责人直言不讳:虽然渣土管理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区域专营”等措施颠覆了传统管理模式,势必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因此在全市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各个区进展也有快有慢,总的来说,离老百姓的期望值还有不小差距。目前存在的3个难点是———
■土方车违规现象依然较多车辆超载、车容不洁、交通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从源头讲,各建设、施工单位的配合程度参差不齐,一些单位千方百计“钻空子”,少申报、不申报或使用无证、无资质车辆,给非专营企业、无资质运输企业留下空间。渣土运输企业内部也普遍管理薄弱,驾驶员素质亟待提高。
■卸点消纳能力依然紧张目前各区提供的卸点消纳量仍偏少、运距远,部分消纳点手续还没办到位,不能满足中心城区下半年渣土处置需求。这背后,是原有管理模式对卸点没有统筹规划而造成的“先天不足”,偷乱倒等非正规“出路”的存在也导致出土区没有紧迫性、消纳区缺乏主动性。
■水上监管力量依然薄弱未办理相关手续私自开设渣土码头、非法使用开底驳等问题时有发生,却因水运的特殊性而较为隐蔽,相关部门监管难度较大,水上和陆上管理执法部门也有待进一步形成合力。
市废弃物管理处副处长邹华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还处于新老规章过渡期,“区域专营、一区一价、对口消纳、卸点付费”的一整套新机制尚未全部建立,但市场上还有很多仍在有效期的旧规章下的合同,还有不少未取得专营资格的企业在运营。“这一方面造成上半年部分渣土市场仍显混乱,另一方面也给渣土管理工作尤其是专营企业运营带来压力”,邹华透露,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加强综合管理,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的同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拓展处置卸点,并在全市统一开展土方车驾驶员文明作业培训,力争在今年10月1日前使中心城区的渣土运输管理上一个台阶。
全市13个区确定“区域专营”企业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3个区确定“区域专营”企业,16个区制订了区域建筑渣土运输处置指导价,8个对口消纳区初步确定对口消纳处置卸点18处,消纳量近800万方。同时,21家运输企业、450辆运输车安装了车辆电子标签,并在15个建设工地、2个中转码头试点使用,2000多辆有资质的渣土车已全部安装行车记录仪。
今年1-6月份,全市建筑渣土排放申报同比增加11%;全市建筑渣土偷乱倒总量为2.57万吨,同比下降46%。
与土方车司机的对话
前天晚上7时47分,记者在马当路工地上了一辆渣土车。45岁的司机李师傅来自安徽,做这一行已有6年。出发前,他习惯性地对着窗外的工作人员打了一个手势。记者与他的对话,就从这个手势开始。
记者:打手势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
李:每次出车都要人工打卡,装载点和卸载点两头都要IC卡记录(顺着师傅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前车窗的顶部有一个块状的“磁卡”,上面印着“车辆电子身份标志”)。
记者:你每天几点上下班?
李:一般晚上8时开始出车,一直到凌晨4时半下班。如果是长途,从马当路到奉贤大叶公路卸货点,一晚上跑4次。如果短途,从马当路到隧道码头,就要跑8-10次。
记者:行车速度有规定吗?
李:那很慢了,市区里规定不能超过每小时40公里,如果到了奉贤那也规定在60公里以下。
记者:一个月能拿多少工资?
李:我们按照计件制算工钱,一般短途15元一趟,长途35元一趟。现在我们公司中标“区域专营”了,不愁没活,平均一个月能拿4000多元,天热了还有高温费。
记者:司机为什么偷倒渣土?
李:当然是为了省钱。晚上人少,一般也不太会被现场抓住。这样就可以多拉几趟车。我们单位比较正规,这一路必须按处置证上规定的路线走,而且装点和卸点都有记录,中途偷倒结不了账。
记者:省了钱司机有啥好处吗?
李:其实和司机的收入没太大关系,大都是固定的。对老板来说就不同了,拉出来的土都要申报,不申报就能省下一笔申报费。这些土我们拉到奉贤去,一车还要交250元处理费,倒在路边,就能省下这笔钱。
记者:渣土车超载,超速也是同样原因?
李:对。路上这么多车,一半以上都超载。载多了就能少跑几趟车,油费也省下不少。
晚上8时左右,李师傅的车进入目的地———隧道码头前,一名工作人员示意车子停下,手拿POSE机对着车窗上方的IC卡照了照,随即放行。李师傅告诉记者,这就完成了他在卸货点的记录,“其实我们也希望规范,太太平平挣份工资,不用像开‘黑车’那样提心吊胆。” tujian.org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