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官说话: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
2009-05-14 |
|
我们霄坑村地处皖南深山区,隶属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全村12个村民组,420户,1568人,人均耕地只有0.3亩,是个典型的山区村,也可以说是个典型的“世外桃源”。
我们霄坑村2006年3月被评为“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高效与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区茶叶科技示范园。我们村是茶叶生产专业村,去年茶叶产值1250万元,林业产值250万元,养殖业产值105万元,人均收入达6000元。近些年来,我们村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做文章,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如今已成为安徽生态经济建设的样板村。
靠山吃山,吃山必须养山,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们霄坑村就开展了大规模的封山育林,禁止砍伐天然林,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茶,有意识地加强生态保护。进入90年代,霄坑村就彻底关闭了木材加工厂、地板条厂,严禁伐林烧炭。
在霄坑村的村口,竖着一块醒目的提示牌。牌上写着:严禁农药化肥进村。在一些人看来,种地不用农药化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为了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把不可思议的事情变成了现实。2001年初,我们村作了一个大胆创新的决定:在全村范围内禁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等人工合成物,并将此列入《村规民约》,交村民大会讨论通过。由于保护措施得力,村民环保意识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村里从未出现过癌症病人,人均寿命超过80岁,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霄坑村不但人人爱护生态环境,而且把生态当作有形资产来运作,运用市场的力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如今村民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环保意识。现在霄坑村已建立有机茶园280公顷、无性系茶园67公顷、高标准生态茶园7公顷,有机茶年产达3.5万公斤,销售均价每公斤260元。
为此,我们大力发展茶叶经济,开发有机农产品。由于生态环境好,茶园内禁止化肥、农药、激素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霄坑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1998年成为安徽省第一个获得认证的有机茶。此外,我们还提倡对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以壳斗植物种子为原料,加工栎子粉、栎子豆腐、栎子面等系列产品,促进珍珠菜、刺嫩芽、紫藤花等野生蔬菜大面积种植,还建设了以油茶、木荷等树种为主的生物防火林带。
大力发展沼气,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沼气为纽带,推广“猪—沼—茶”、“猪—沼—果”立体种养业模式,为发展有机食品奠定坚实基础。早在几年前,我们村就在池州市率先在全村推广沼气,给予农户一定的经济补贴。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民人均每年增收节支1100元;通过推广农用沼气,减少了薪炭林采伐,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近几年全村已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户320户,霄坑村已被农业部评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示范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村民增收。我们村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2005年与大九华旅业签订了生态旅游合作协议,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进行旅游开发;霄坑大峡谷于2006年“五一”黄金周正式对外开放;全村现有农家乐旅社28户,全部通过培训并工商注册、发证;生态旅游促进了服务业发展,带动了土特产品销售,给村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收益。
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发展有机茶为突破口,以生态家园建设为保障,以发展生态旅游为补充,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打好生态牌,我们霄坑村成功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循环经济之路。
作者:安徽池州市霄坑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王建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