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本报“走进白于山区”采访组来到了定边县贺圈镇小巨滩村。这里在普降甘霖后和其他地方都一样,庄稼生机勃勃,长势喜人。但小巨滩村党支部书记王谋却说:“我们村的马铃薯、玉米长得比其他地方的好。”这让记者在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细细了解之后才明白,原来,村里从2004年以来已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打井47眼,架设低压线路48公里,安装地下输水管道80多公里,“北水南调”彻底解决了村里3000多亩地的浇灌问题。在持续几个月的干旱之后,这里的庄稼并没有受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小巨滩村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不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经营思路发生了转变……“现在种地学问大着呢!”王谋说,从冬天就要开始“作文章”,取土样,做化验,然后根据化验结果因地施肥,这叫配方施肥。在农村,过去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民深信只要上足肥,雨水好,庄稼就会产量高。在经过试验推广后,老百姓通过应用配方施肥,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长期以来的旧观念改变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产量提高了,如何提升质量也是一篇“大文章”。“我们现在用的马铃薯种子大概要两块钱一公斤,今年我们村用了12万公斤,都是县里无偿提供的,仅这一项补贴就有24万元”村民乐呵呵地说。从调种、选种、脱毒扩繁,直到最后到农民手中的优良籽种,每一个环节都是科技在做支撑,是国家扶持三农政策在做后盾,是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的具体举措。小巨滩的马铃薯产业充分展示了科技的力量。“村里农民经过多次培训,现在人人都懂得科学种植技术,”王谋说,种子是经过脱毒的,病虫害发生的机率降低了,种植前还要进行种前虫害预防,出苗后要随时观察,防止地老虎等病虫害的发生。现在到了雨季,空气湿度大、气温也高,很容易发生早疫病和晚疫病,村里的马铃薯已经打过了抗菌药。在科技的引领和带动下,小巨滩的马铃薯种植获得了成功。在定边首届马铃薯节上,小巨滩村以种植高标准水地马铃薯3000亩的成果,成为“首届中国定边马铃薯文化节”参观基地。 tujian.org
“如何能让丰产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让老百姓的口袋更鼓一些,就要去开拓市场。”王谋说,错开马铃薯的上市时间,就能卖上好价钱。在今年种植马铃薯前,王谋早就问好了宁夏、汉中等地马铃薯的种植时间,他推算出了其他地方马铃薯的上市时间。用王谋的话说“马铃薯什么时候熟,我说了算。”王谋自信的背后是他对马铃薯生长规律的了解。卖给南方的土豆是3到4两重的,还要表面光滑、形状圆圆的。但是内蒙古人就喜欢大个的,这如何才能办到?“村里种马铃薯的任何一个农民都能给你答案!”王谋笑着说,种密些就会小而圆,种稀些就会长得大。小巨滩的马铃薯远销内蒙古、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山东人还把买走的马铃薯在加工后,卖到了韩国,据说价格很高,王谋对此心里很有想法。 tujian.org
“村里的红萝卜也很出名,南方人专门跑到我们这里来订货。”王谋说,村里的胡萝卜维生素B12含量高,所以常会有人上门来买。但是胡萝卜的市场不稳定,有的年份价格高还出手快,有的年份却只能卖给附近农民去喂猪。为此,村里准备建造一个储藏库,把秋天收的胡萝卜放进库里,等到春节再开库出售。同时,为了提高马铃薯的附加值,村里还打算办个马铃薯加工厂提取淀粉,村里人说,到时候一斤马铃薯又能多卖几毛钱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依靠科技,转变观念,小巨滩人借国家惠农政策和科技之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原本地质差、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摘掉了“穷帽子”,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000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