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大教室,墙上挂着一幅硕大的自行车构造说明图,还有各式各样的自行车部件,靠着墙的是多辆运动型自行车,还有多套专业的自行车运动装备,数个大柜子上堆满零件,拉开抽屉,里面整齐摆放着拆装自行车的各式工具,而学生们正分成小组,拆装着自行车……这里就是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自行车装配维护实训室,该学院成立于2009年的自行车专业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自行车专业。
校企结合
自行车专业首度进入校园
曾几何时,中国是自行车第一大国,当时自行车在中国完全是交通和运输工具,如今,在作为交通和运输工具已经落伍的时候,自行车却成为休闲健身的好工具。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自行车专业竟然也走进了大学校园。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体系主任徐承建告诉记者,自行车专业是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诞生的。源头是一位自行车项目教练员提出,广东有广州、深圳等五六个地市开展了自行车项目的业余训练,优秀的运动员进入省队和国家队继续发展,如何解决大部分上不去的运动员的教育和出路问题呢?学院能否为业余训练找到出路呢?
这个想法并不简单,不过,探索之路却走得很快很坚决。广东经济发达,自行车产业链迅速生成并蓬勃发展,涌现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例如俱乐部教练,销售门店经理、销售员,还有装备维护、租赁、服务人员等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随后,“行业办学”、“产学结合”迅速得到了相关自行车企业的响应,自行车专业应运而生。自行车装配维护实训室就是在企业的支持下出炉的,实训室里绝大部分的器械都是由企业提供的,其中最昂贵的一辆碳素无缝自行车价值超过3.9万元。同时,企业还为学生提供一线的情景实训场所,包括工厂车间、销售店、健身俱乐部等。
产学结合
学生就读期间可学做老板
刚刚成立的自行车专业有25名学生,生源来自两方面,一是高考上来的普通学生,另外则是“2+3”学制的业余体校学生,课程分几个模块,除了公共基础课外,主要有3部分,一是自行车的安装维护修理;二是骑行与指导,包括教练、裁判、运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三是与自行车产业相关的内容,例如生产、销售、自主创业等。由于是新生专业,因此专业课程是没有教材的,其最大特色是与企业合作,设置与企业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就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作出有针对性 的培养方案。
班主任许荣广透露,创造仿真情景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除了让学生到企业提供的一线场所进行实训外,还让学生在学院里开办自行车俱乐部,吸纳和发展其他专业的同学加入自行车运动,组织相关活动,做到学以致用。
自行车专业的学生每逢周末总是会参与自行车俱乐部和企业的活动以及各类自行车骑行、竞赛等,对外交流的机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多。学生们真的爱上了骑自行车。最近,班上有5名学生代表企业参加了 “低碳行动、骑行中国”的自行车骑行活动,将在50天里自北向南骑行4300公里。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同学回家乡的时候也选择了骑车,因为是一次难得的实训机会,不仅环保还很潮。
班长索丽军告诉记者,刚开始,他只是因为好奇才选了自行车专业,不过现在,他真正爱上了这个专业,因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他真切感受到了社会对自行车运动的热情,他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苏嘉益入学前是一名网球运动员,网球和自行车同样是户外运动,但他对自行车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感情,现在,他不再除运动外什么都不懂,而是在学习着利用自己的体育专长,走进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他很享受现在这种自主学习的状态。
就读该专业的学生是没有假期的,一到假期,他们就会到工厂的自行车生产流水线上,或者参与自行车竞赛的组织工作,还有的学生会到俱乐部和销售点参与营销策划,学着开店当“老板”。
拓展办学之路
鼓励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职业教育要成功,重要的是解决好“出口”的问题,在这方面,自行车专业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因为,现在企业很着急地想要这批学生去上班了。对此,徐承建主任和许荣广老师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学校还是着重办教育,教育应该有一定长度的周期,虽然职业教育更多的是培养“蓝领”,但“蓝领”也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因此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课程都抓紧,除了自行车项目外,学生还应该有自己的拓展项目。同时,他们也不希望专业完全是“订单式”的,他们希望学生未来可进行双向选择甚至自主创业。
徐承建主任说,过去,产学、校企结合在工科职教方面较多,体育职教方面则很稀缺,自行车专业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能改变从前办学“闭门造车”的局面,如果成功了,未来其他项目和专业都可以尝试。而紧紧围绕“体育”和“职教”两点,切合社会发展地进行多元化的尝试,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之路才能越来越宽,也为运动员教育拓展了新天地,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中国的体育才能迎来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