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医药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医疗信息化快速发展 智慧医疗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0-06-21

  用一个手持PDA,就能查阅病人既往病史及术后每天的恢复状况;在医院任何一个地方,医护人员都可以登录距自己最近的系统查询医学影像资料和医嘱;患者转到另一个医院,在上一家医院的检查结果可以方便地通过联网方式调阅出来……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这样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将日渐普及,智慧的医疗正日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过去20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部署了电子系统,改善了临床医生调阅病人资料的手段,并由此提高了医护质量。但这增加了各种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需求,同时也造成了数据孤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需要这样一套系统,能将分散在组织内部各个信息孤岛上的数据变得一览无余。这种新方法将使用户更容易适应新的数据类型和标准,并作为用户进一步获取深刻见解的平台。”微软医疗解决方案部大中华区总经理徐晖说。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IT企业都把目光投向医疗领域,不断提供水平更高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直接推动了智慧医疗的提升。微软在2005年成立了医疗解决方案部,专门致力于开发具体的产品和改善医疗服务的途径。

  从目前医疗信息化提升的重点看,全球都在主攻消除医疗领域的信息孤岛。目前,微软推出了Amalga UIS(统一智能系统),能允许医疗保健机构方便地访问和探究其现有数据,以此提升效率、决策、质量和价值。据徐晖介绍,UIS有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首先是它的灵活性和对医疗系统的包容性,可以与现有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其次,在数据的搜索、挖掘和整合上,也有一个很强大的功能。最后,UIS还能给顾客提供灵活、可延展数据应用平台。

  与此类似,戴尔公司不久前在中国推出了其端对端的“移动临床计算”解决方案。其核心是能方便医院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时随时查看患者的重要信息,提高诊断和决策水平。此项解决方案将为医护人员带来更高的计算灵活性,并使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更轻松地访问患者信息。医护人员再也不用四处寻找患者的纸质病历,他们只需登录离自己最近的系统,便可轻松访问患者相关信息、医疗影像及医嘱和诊断记录。该解决方案所具备的单点登录和漫游功能大大简化了临床医生从一个病房转移至另一个病房时的信息访问。

  在企业方案不断推出的同时,国内对医疗信息化的重视也日渐加深。“当前,中国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微软愿为这一重要进程贡献一己之力。我们要进一步满足医疗机构更深层次的信息化需求,从而协助提高中国整体医疗水平。”徐晖说。相关专家表示,信息化是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克服管理瓶颈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卫生改革跨越式发展的技术保障。信息化是新医改方案“四梁八柱”结构中唯一的技术支柱,而新医改方案中的5项改革目标,全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

  不过专家也指出,当前我国加快医疗信息化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表现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研发刚起步,对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复杂性认识不够;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技术基础相对较差,缺少有规模和有技术实力的大公司的参与,今后这些都是需要突破的方向。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信息技术与医疗的进一步结合,智慧医疗是全球趋势。近年来,智慧城市的轮廓已逐渐清晰,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医疗将带给人们更高水平的服务。因此,中国的医疗行业应制定一个更宏伟的目标,提前对智慧医疗进行投入和布局。
 

     相关链接
    ·北京药品将实现“同城同价” 药价预计将要
    ·世界杯进行时:专家吁一定要有节制的观看球
    ·宁夏法院干警身心健康告急 体检正常者仅仅
    ·专家提醒:孩子肚子里“有虫”一定要及时早
    ·高考后考生易焦虑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性
    ·发改委:严查医保目录公布前后药品的涨价行
    ·山东省部分地方实行药品集中配送 98单位联
    ·共同搭建“生物医药领域成果转化与承接平台
    ·医药保险部门股走强 欧股小幅收涨0.1%
    ·民族医药遇生存危机 北京市将建中医产业化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18室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