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家记忆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3)
2011-09-16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永不消逝的电波》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铁道游击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从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这一路线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旗帜。在这一路线的指引下,全国人民以高昂的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洪流,使得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南方8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战略决策。改编后的人民军队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等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精神和抗战信心。

  随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人民军队在敌后实行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辟抗日根据地。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发展,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了战略上互相配合的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为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大的作用,是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条件。

  1938年10月后,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继续奋勇作战,取得了百团大战和历次反“扫荡”作战等一系列胜利。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兵力和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政策,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破裂。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根据地实行了抗日民主制度,在国统区推动了民主运动的开展,并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完整系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极大地提高了党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另外,中国共产党还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提出了“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从1942年起,中国共产党还进行了整风运动,有力地加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增强了党的战斗力,成为一次成功的实践和伟大的创举。

  经过中国军民,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从战略相持阶段逐渐进到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开始扭转困难局面,在一些地区开始发起攻势作战。进入1944年,各根据地军民普遍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恢复和扩大原有根据地,并向敌后进军,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1945年4月至6月,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1945年8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解放区军民也开始对日全面反攻作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和中国解放区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本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这样,日本侵略者彻底失败,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党在抗战中发展成为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民国八大美男子
·溥杰:最后的满族人
·20世纪以来世界顶尖学者中国大陆行

·劫后遗珍中的历史荒诞剧
·为慈禧拍照和画像趣闻:"不要阴影,也不要皱纹!
·漫画梅兰芳
·《摄影大师》:那些让我们过目不忘的影像(4)
·1911:辛亥前夜的武人风采
·照片里的秘密:蒋介石难得一见的笑脸
·蒋介石:凝固历史的表情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