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全民学习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俞敏洪:培训机构应得国家支持
2011-03-15
  

建言人: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JiaoYu]科技集团董事长

  以出国培训起家的俞敏洪,在民办教育[JiaoYu]领域已驰骋近20年,如今,他缔造的新东方已成为行业的标杆,每走一步都会引来无数的关注和追随。作为民办教育[JiaoYu]界的代表人物,俞敏洪这几年一直在为民办教育[JiaoYu]寻求国家[GuoJia]支持鼓励。他认为,在国家[GuoJia]已明确将培训列入中国拉动内需的产业之一的基调下,针对不同的培训教育[JiaoYu]政府应给予不同的支持。

  建言

  培训与教育[JiaoYu]应区分对待

  对国家[GuoJia]现行的民办教育[JiaoYu]各项政策,俞敏洪认为还不够细化。他建议,国家[GuoJia]对培训教育[JiaoYu]的管理应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处理方式将其也当做一个教育[JiaoYu]分支来看,这类培训机构不允许上市,但国家[GuoJia]能给予减免税收的支持,让办学者集中精力做好学校。另一种处理方式就是仍然把培训机构当成公司来管理,国家[GuoJia]也可以相应收取各种税收。因为上市公司可以融资、套现,也理应向国家[GuoJia]交税。

  “即使是短期培训教育[JiaoYu],也是国家[GuoJia]教育[JiaoYu]的重要补充。”俞敏洪补充说,教育[JiaoYu]培训无论是叫公司还是学校,本质上是为社会提供了教育[JiaoYu]资源,为提升国家[GuoJia]教育[JiaoYu]质量作出了贡献,承担着国家[GuoJia]教育[JiaoYu]拾遗补缺的作用,对这样的培训机构,国家[GuoJia]在政策上应给予优惠和支持。而现实的情况是,国家[GuoJia]虽然提出了教育[JiaoYu]分营利和非营利性的概念,但这一概念究竟如何解释至今仍不明确。

  俞敏洪说,正因为界定模糊,导致财政、税收、教育[JiaoYu]等主管部门针对收税问题没有统一说法,令办学者无所适从。俞敏洪坦言,近年来国家[GuoJia]针对民办教育[JiaoYu]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应该还能做得更好。“希望民办教育[JiaoYu]促进法修订和教改纲要的内容能尽快落实,给民办教育[JiaoYu]更多的税收和财政支持,让民办教育[JiaoYu]早一点得到实质的支持和促进。”

  展望

  做最好的中小学、大学

  一直以来,俞敏洪对新东方的定位很明晰,即对国家[GuoJia]正规教育[JiaoYu]进行拾遗补缺。无论是当初创业时的英语培训还是现在涉及早教、中小学课外辅导等多个领域的庞大培训体系,新东方希望借助培训“让学生通过努力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谈到对今后的规划,俞敏洪的目标中更多了一些理想色彩,他说,培养十个学生和一百个学生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只要能培养好。他更想做的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把一所学校做到世界上抹不掉的地步。“中国最好的中小学、最好的大学就应该来自于民办教育[JiaoYu]系统。”俞敏洪说,在办学上,他一直以张伯苓为崇拜的偶像,这位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的著名教育[JiaoYu]家,其教育[JiaoYu]理念、所创办的学校仍影响深远。

  俞敏洪说,做培训会是新东方的一个跳板,这个跳板跳过去,希望将来能做一些与国家[GuoJia]中小学和大学教育[JiaoYu]互相补充,甚至互相竞争的教育[JiaoYu]系统。“这一直是我的梦想。”说这话的俞敏洪有些动情,但充满着自信和期待。(记者 张灵)

     相关链接
    ·广州高校掀起“解救单身”风 过万学生
    ·安徽4名女童相约求死考验彼此友情
    ·心理调研报告显示:超90%大学生不反对恋人
    ·教育部回应“三亚教师‘吃空饷’事件”
    ·女大学生辞高薪种马铃薯 纯收入预计四
    ·京公务员招考:每年2次变一次"双外生&
    ·简历"注水"拷问职场诚信 各
    ·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把学生培养成为"
    ·魏义虎:希望社会关注民办教育 关注留
    ·法律缺失 机构缺乏 “困境儿童保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