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0年陕西GDP和单位GDP能耗变更
趋势图表
陕西森林笼罩
率变更
趋势图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陕西过去是一幅“灰头土脸”的模样: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清一色的兵马俑,古老沧桑的明城墙……如今,陕西的主色调已悄然发生变更
。山清、水秀、天蓝、人富,让很多外地游客对陕西近年来发生的巨变啧啧称叹。 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
是“十一五”以来,我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了令人注视
标
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省森林笼罩
率平均以每年增长
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在经济高增长
中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
,生态环境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
。 绿色已成为陕西主色调 陕西遥感植被笼罩
图显示,2010年的绿色版图比5年前明显
扩大
,尤其是陕西北部地区
,绿色的不断延伸
更是了然于目。两张地图显示出的色彩
反差,印证了三秦大地由黄变绿的历程。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完成林业投资204.8亿元,完成造林2461万亩,森林面积由1.15亿亩增加到1.28亿亩,森林笼罩
率由37.26%进步
到41.42%,活立木蓄积量由3.61亿立方米增长
到4.24亿立方米。全省森林生态服务功效
价值量合计每年超过2680亿元,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3。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森林植被的明显
改良
,为我省经济社会可继续
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我省森林资源主要散播在秦岭、巴山、关山、桥山和黄龙山五大山系,占到全省森林面积的69%,成为陕西版图的绿色宝藏。为了有效保护
生态资源,我省出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被誉为陕西绿色脊梁的秦岭,是三秦大地上的地标式山脉。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秦岭,遏制秦岭生态环境恶化,使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省委、省政府近年来通过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建立
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建设秦岭国家植物园等举措,有效地遏制了秦岭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于2008年3月1日起实行
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条例》,以立法情势
保护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秦岭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效
,保护
生物多样性,规范秦岭资源开发利用。 天然林保护
,是国家“天”字号生态保护
工程。“十一五”期间,我省通过落实全面阻挠
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等一系列果断
方法,有效地节制
了森林资源耗损。2006年以来,平均每年减少森林资源耗损量600多万立方米,5年累计减少耗损3000多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年均净增544万立方米,年均吸收
二氧化碳增加量约995万吨,增加固碳268万吨,增加释放氧气736万吨。同时,全省飞播造林730万亩,合格率达80%以上。 自然保护
区建设,是秦岭物种得到更好保护
的方法之一。“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提升
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5个,新建省级保护
区4个,全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
区数量达到
4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11处,省级30处,市县级5处,总面积约105.7万公顷,占国土
总面积的比例由“十五”末的4.5%进步
到5.14%。 秦岭生态的好转,使野生动
物种群和数量不断增多。散播于秦岭的大熊猫栖息地“岛屿化”现象得以打消
。目前,我省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
273只,散播范围从5个县扩张
到9个县。2006年以来,共成功
繁殖大熊猫6只,人工饲养种群达到
22只。朱鹮野生种群散播区由3个县增加到9个县,野生种群数量由500只增加到800多只,人工饲养种群数量达到
500余只。此外,金丝猴、扭角羚、褐马鸡、遗鸥等其他珍稀野生动
物保护
工作也取得明显
成效。 5年来,国家投资我省退耕还林工程资金222亿元,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度均居全国第一。自实行
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省共完成退耕还林3500多万亩。为巩固退耕还林结果
,我省还编制了专项规划,总投资达202亿元,规划新建改良
基本口粮田1039万亩,新建农村能源178万户,生态移民9.5万人,建设六大后续产业示范基地,农民技能培训67万人次,补植补造800万亩。 要让退耕区老百姓富起来,退耕结果
才干
真正巩固。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选择上,我省紧紧萦绕核桃、花椒、红枣、柿子、板栗等五大干杂果经济林建设展开,并取得初步成效。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镇新华村区岭核桃后继产业项目,完成建园1053亩,再过3-5年,预计收益可达200万元,户均收入将上万元。 在荒山远山得到绿化的同时,人们身边的绿色也越来越多。我省把造林绿化与改良
人居环境相结合,组织实行
了以“身边增绿”为主的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加快村镇周围、道路两旁、河流两岸、旅游景点、出入境口、大中城市等人口密集区域绿化。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146.5万亩。同时,防沙治沙取得了明显
成效,5年累计完成治沙造林580万亩,保存
面积达到
1869万亩,建成了陕蒙交界
、长城沿线、白于山北麓、榆定公路、黄河沿岸等5条长达2000公里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带。沙区林草笼罩
率5年进步
6个百分点,每年减少入黄泥沙1.8亿吨。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由“十五”期间每年52次减少到24次以下,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 再造山川秀美新陕西 陕西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12.36万平方公里。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
是“十一五”以来,陕西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淤地坝建设三大工程为重点,累计完成生态建设投资49.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万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5355座,新增基本农田25.1万公顷,实行
封禁治理82.5万公顷。治理速度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步
了80%以上。 在具体实行
上,陕南大力推动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保障“一江清水送北京”;关中启动实行
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支撑
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区域的发展;陕北以淤地坝“亮点”工程为重点,保障黄河安澜和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 陕南抓紧推动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全力保护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保障“一江清水送北京”。工程自2007年10月启动以来,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91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94条,完成总投资16.55亿元。 2005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后,我省加快渭河综合治理步伐,提出将渭河建成全省最长、最大的“生态走廊”。自2008年启动以来,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1平方公里,新建加固淤地坝29座,治理区年增产粮食
0.64亿公斤,群众年均收入增加800元以上。同时,西安市坚持“建设绿色西安,营造秦岭生态绿色长廊”,在秦岭北麓周至、户县、长安、临潼、蓝田形成了集中连片的立体治理模式。渭河水质初步改良
,水环境得到修复,水体生态功效
起头恢复。 陕北综合治理以淤地坝工程为重点,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目前,共建成淤地坝39171座。我省淤地坝总库容55亿立方米,拦泥库容41亿立方米,已累计拦泥50亿吨,淤地100万亩,每年可增产粮食
3亿多公斤。淤地坝建设有效减少了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巩固了退耕还林结果
,保障了粮食
安全,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保护
生态环境和保持经济社会可继续
发展才能
,2009年我省还在全国率先正式启动了“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采征收水土流失补偿费。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到2010年底,全省可征收水土流失补偿费10多亿元,其中进入省国库3.2亿元。 通过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监督执法,陕西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昔日的穷山恶水正在向山清水秀蜕变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坚持项目带动,陕南、关中、陕北分区治理,陕西水土保持已真正进入大投入、大治理、大发展的全新时代
。 构筑“生态陕西”新名片 近年来,我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构筑“生态陕西”新名片。平均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5年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3.74万平方公里,流入黄河的泥沙平均每年减少1.3亿吨。我省造林绿化面积正以每年近800万亩的速度推动
,其中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面积已完成3085万亩。“绿色陕西”、“生态陕西”正展现
在人们面前。 “十一五”以来,我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实行
了城市环境保护
、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态环境保护
、水环境保护
、环保才能
建设五大环境工程,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
改良
,生态环境保护
事业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大舞台,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为了巩固成绩
,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
任务,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方法
的转变
,全省关停96户后进
产能企业,淘汰铁合金、电石、钢铁、水泥、造纸等后进
产能850万吨,形成节能量126万吨标准
煤。 节能减排一直是陕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省先后实行
880项减排方法,实现了主要污染物减排西部领先。据省发改委对“十一五”规划履行
情况
的评估显示,我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42吨标煤降低
到1.13吨,如期完成规
划节制
目标
。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辨
节制
在78.03万吨和30.86万吨,较2005年分辨
削减18.2%和13.6%,超额完成6.2和3.6个百分点。城镇污水处理
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率分辨
达到
60%和70%以上,如期完成规
划目标
。全省10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精良
天数连年超过300天,精良
天数达标率为89.7%,是有监测记载
以来最好水平。秦岭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渭河治理目标
提前实现。汉丹江出境水质稳固
达标。到去年底,我省环保产业产值达到
266亿元,列全国第八位,成为洁净发展、绿色发展的生力军。 谈到农村环境的庞大变更
,凤县黄牛埔镇东河桥村支书刘国胜感受最深:“2007年对村容村貌进行集中规划改造后,村内的烂房危房整个
实现了拆迁改造,明渠修成了暗渠,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
厂,村内道路整个
实现了拓宽硬化,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农户门前的粪堆、柴堆、土堆变成了小花园。过去污水横流,苍蝇蚊子成堆,到处是垃圾,家家门前都是粪堆、柴堆、土堆的现象早已成为历史。”刘国胜不无清高地说:“如今,东河桥的村容村貌,不比县城差。” 东河桥村,只是我省农村环保不断进步
的一个缩影。5年来,我省农村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更
。昔日“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的生态现象初步得到改良
,空气清新
、环境精巧
、车行林中、人在景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我省逐步变成现实。(陕西日报 2011-01-12 晁阳 王永锋 苏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