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
11.4%,比“十五”时代
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
15.61%。目前,“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
已提前实现
我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2009年以来,12个区域规划先后上升到国家层面;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增速一举超过东部,与全国经济增长
的差距在缩小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良
人民生活的交通、教导
、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
,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
、偏远地区
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得到改良
。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分辨
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远景
充溢
信心
,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溢
期待
。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克服
重重艰苦
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
保持国民经济安稳
较快增长
,我们迎接最大考验
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格
考验。
“十一五”规划甫一开局,“三过”问题——投资增长
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就起头考验国民经济。此后,通货膨胀以及雨雪冰冻灾难
、汶川特大地震等次第登场。最严格
的考验在“十一五”的第三个年头出现。2008年,近百年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突然袭来,激烈
冲击着正在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快车。一时间,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百姓就业压力陡增……从“过热”到“过冷”似乎没有过渡,中国发展的势头急转直下。
接踵而至的艰苦
,把传统发展模式的种种错误
更加尖锐
地摆在我们面前。速度与质量,通胀与通缩,消费与投资……一对对抵触
轮番凸显,考验着中国经济会不会陷入大起大落的困境,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不能把国民经济成功
带入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更考验着全党高低
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决心。
遵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
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孕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
调整,防止经济增长
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
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单薄
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
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安稳
增长
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起头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艰苦
,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时机”,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
的“V”形走势。最难能名贵
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
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单薄
环节,锁定民生相干
的领域
,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方法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
11.4%,比“十五”时代
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
。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动
。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辨
降低
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
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
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
15.61%,年均降幅为4.15%。
这就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涛
起伏的5年交出的成绩
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兼顾
东中西部共同发展,我们取得庞大进步
科学发展就要兼顾
协调
。在中国这样幅员宽阔
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促进区域协调
发展无疑是一项重大而紧急
的任务。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东部毫无疑问是领跑者。但是,东部的一花独放换不来全面的小康社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5年来,兼顾
区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耀眼的亮点,展现
了百花齐放的春光。
在满园春光中,西部大开发是最标致
的景色
。承继了“十五”发展好势头,西部大开发加速向前推动
。5年中,近70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工,投资额1万余亿,项目笼罩
交通、能源、农业、工业、教导
、卫生等各个领域
。加上“十五”,西部经历
了历史上经济增长
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一个崭新的西部在崛起
。在西部大开发迎来10周年的时刻,中共中央召开了西部开发工作会议,为西部的下一个10年刻画
了宏伟
蓝图。
占中国版图2/3的西部在巨变,中部和东北也紧随其后。2007年,国务院批复了《东北地区
振兴规划》,提出将东北地区
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
区域及确立了“四基地一区”的目标
定位。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行
东北地区
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出台,明确提出,东北地区
老工业基地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奇特
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
极,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东北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振兴的高度和起点。中部也没有后进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
的若干意见
》颁布实行
;2009年,国家又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
规划》,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
规划》实行
意见
,明确了中部崛起
的工作目标
和进度。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从来没有像“十一五”时代
这样精彩
纷呈。2009年以来,国务院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先后将12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中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已成中国经济三大引擎,沿海有串串明珠,西部有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三大重点经济区,中部有武汉、长株潭城市群,东北有长吉图、沈阳经济区……一时间东西呼应,南北互动,区域经济网络越编越密,协作情势
越来越多。
“十一五”区域经济硕果累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发展加快,与全国经济增长
的差距一步步在缩小。到2009年,中西部和东北的增速一举超过了东部,这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中部地区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27.3%,比2005年进步
5.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
占22.1%,比2005年进步
2.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走在东部的前面。
让人民共享发展结果
,我们付出热诚
努力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整个中国人民共享发展的结果
,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5年里,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攀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中国的就业规模也在继续
扩张
,从2006年的7.64亿人增加到2009年的7.7995亿人。随着一批批重点工程的开工,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良
人民生活的交通、教导
、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
,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
、偏远地区
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因此而得到很大的改良
。到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超过4亿、新农合8.3亿,笼罩
面超过12亿。
也许数字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它确凿
记载
着进步
:2006—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
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
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长
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
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降低
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45.5%降低
到41.0%。
毕竟生活是彩色的,它能让我们把总量还原到个体:越来越多的人圆了自己的“轿车梦”,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5年翻番毫不费力;手机几乎成为各个阶层居民的生活必备品,移动电话用户2006年末为4.6106亿户,到今年上半年已突破了8亿户。尽管许多城市居民饱受高房价的困扰,但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在扩张
、市民居住环境在转变
,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我们离环境友爱
型社会差距还甚远,但5年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取得庞大的综合效益,为我们争取
了越来越好的水环境和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
走过“十一五”,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到世界第二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700美元,迈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即将走进“十二五”,中国面临着更加繁杂
的发展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还要持续
艰巨
前行,实现“国富民强”的美好
未来还要持续
努力
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