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们抓住南水北调发展机遇,果断投资研发生产PCCP管材,打造出韩建集团的新产业。2006年8月,我们召开了隆重的“二次创业”动员大会,果断提出了韩建集团新的发展战略,即以房地产业为龙头,以建筑施工和工业项目为龙身,以三产项目为依托,加快韩建集团的发展步伐,努力推进韩村河中心小城镇建设,为推进房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我们一方面是做大做强PCCP技术项目,一方面是进军房地产市场,又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
目前,韩建集团所属100多个项目经理部,拥有6000多名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固定管理干部,职工全员最高达5万人,总资产49亿元,净资产24亿元,年开复工面积300万平方米,最高年创产值3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
记者:目前,韩村河村的经济发展已涉及建筑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装饰、安装、市政、水利、水电、旅游、特色农业等多种产业,如何实现以建筑业为龙头,带动一、二、三产业连锁共振,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田雄: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建得了,二是建得起,三是建得好,四是养的起。韩村河村新农村建设是通过旧村改造进行的,村民是用老宅院的住房面积等价兑换小别墅的楼房面积,不足部分主要由集体补贴,新村的水、暖、电、气、路等公用设施,全部是由集体投资。为了维护村里的水、暖、电、气、路等公用设施,维护村里的就业、医疗、保险、福利等各项公益事业,维护村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村集体每年需要投入3000多万元。所以我们必须依靠生产发展,用强大的集体经济实力做支撑,二靠韩村河村全体村民的团结奋斗。
韩村河村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实质就是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共享。韩建集团从还是小建筑队时直至今天,都坚持把企业的收入用于新农村建设,用于全村的社会公益事业,用于全村的社会保障事业,用于不断满足全体村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始终坚持了全体村民共享。
1983年春,我们为村里修建了4座水塔,安装自来水解决了村民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问题,为韩村河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认为,这是农民告别传统生活方式很重要的一步。为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1986年我们围绕建筑主业发展,筹措资金在村里首先建立了构件厂、木器厂,又先后建起了建材总厂、构件总厂等村办企业,形成了围绕建筑业发展工业项目的经济发展格局,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形成了村民稳定的就业渠道。发展产业,解决村民就业,在我看来这是农村城市化的关键环节。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扩大,我开始酝酿韩村河村新农村建设的蓝图,要在韩村河的土地上建筑起全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从1988年开始,经过五年的认真分析、讨论、考查、测量,到1993年3月提出了《新村方案设想》,1996年,104栋欧式风格的别墅在韩村河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100多户村民搬进了新居。1998年底,又投资5.3亿元,建成11个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包括581栋别墅和21门公寓式多层住宅楼。看着村民全部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楼房,我的内心也充满着自豪和喜悦。
从1998年初步建新农村,再到2004年,韩村河村共历时11年,累计投资5.3亿元,进行了旧村整体改造,为全村村民修建了581栋别墅楼和21门公寓式多层住宅楼,全村人均楼房居住面积68平方米。
韩村河村对村民的旧房子作价,主要是从家庭有困难,自己盖不起新房,仍然住在旧房子中的村民的实际出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买得起新房。我们统一房屋丈量标准,新房旧房一样对待,有效拉平村民之间的贫富差异。高价收购老房,低价卖新楼。村民旧房作价,每平米300元。按实际面积对换新楼房。不少的村民几乎是不用再花钱,就可以住进新楼房,改变世世代代住平房、住土屋的历史,这是许多村民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收入低的村民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
我们依靠集体经济实力支撑,让全村村民几乎是不花钱就住上了新楼房,拥有了自己的房产,享受着公共服务。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有偿享受公共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不同投资主体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投入,必然产生不同的社会效益。
韩村河村的公共基础设施,都是集体投资兴建的。韩村河村的街道、上下水、供电、供暖、电讯、电视、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全部是韩建集团集体投资修建;学校、医院、影剧院、公园等公用事业,也全部是韩建集团集体投资兴办;韩村河村的子女上学,村民医疗保险都是由村集体负担,等等,从而确立了每个村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主体的地位。这既保证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形成规模建设效益,降低了建设成本,又便于统一经营,统一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还明确了全村村民对公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平等的所有权利和平等的使用权利。
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根本。我们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有效保证了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百分之百就业,有效保证了村民实际收入的不断增加,从而让全村村民不但住得进小别墅楼,还住得起小别墅楼,而且一年比一年住得舒适滋润。经济不发展,村民不能充分就业,村民的收入没保障,就会成为新农村的“房奴”。物价在增长,村民收入不能年年有提高,就会住不下去楼房,甚至搬出楼房。只有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保证村民充分就业,不断增加村民实际收入,村民才能真正的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
我们坚持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保证全村弱势人群生活。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数为新中国农业、农村的建设发展辛苦操劳了几十年,他们应该享受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建设新农村,农村的病、弱、残群体绝对不能被冷落,虽然他们不具备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有限,但社会应该为这些弱势人群提供基本的医疗和生活保障。三十年来,我们依靠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使全村的年老体弱病残者,都享受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