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寻找中国特色专题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冯并:发挥企业自身特色的创新优势 扬长避短 长足发展(2)
2009-10-16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企业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冯并:在市场经济中社会角色是高度分化的,比如公务员和社会中介机构,都有相应的社会职责和分工。企业家的社会角色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细胞,是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必然会落到企业家及其所带领的职工团队身上。我们以前讲,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企业家其实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是职业经理人,有的也是投资者。所谓雇主,是指企业法人及其代表,并不完全等同于企业家。因此,说他们是一个阶层也好,是职业人群也好,与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受雇者,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因此他们在社会上应该受到尊重,他们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企业家作为不可缺少的社会角色都在为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中的市场化趋向,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国家是不可能这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没有这么一批后浪推前浪中形成的企业家队伍,也没有今天这样令人瞩目的发展。30年来,不管企业的发展步伐怎样走,经过了多少曲折,成果是主要的。至少是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辈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我们的经济翻了一番又翻了一番,经济增长率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展靠什么?靠的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一批企业家,他们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的创造者。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现在连文化产业文化企业都开始有企业家,而不是传统的文化人。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比如韩三平,再不能仅仅把他当作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制片人和导演,因为他涉及到对电影业的经营概念,他会经营,所以他在他处在的领域里是很厉害的。

    企业家队伍逐渐壮大形成,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信号,企业家就是信号灯,或者说是企业的核心。我们应该重视企业家的这种历史地位,为企业家发展创造更好、更适合的环境,当然也不是说,企业家优于常人,应该具有特权。企业家有优秀的,其中也有失败的,但是作为群体来说,中国的企业家是成功的,他们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具有国际竞争力。

    记者:在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寒流之下,不少企业遭遇冲击,出现盈利下降、经营困难等问题,请您谈一谈,在当前情况下企业家面临什么样的压力,需要怎样进行自身调整?

    冯并:谁也不是常胜将军,谁也无法保证企业家只有成功不能失败,但是如果失败或失误了,能给更多的人提供一些经验教训,那也是一种财富。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里,当时只要抓住一个机会,有胆魄,跑市场,就能赚取财富。但是现在经济结构复杂了,参与竞争的领域扩大了,正在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经济环境也充满了风险。越是高级的市场经济风险越大,因为这里的变数太复杂了。人们曾经看到,当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有一批企业倒下去了,但是大多数扛住了,得以保存和发展,这是什么道理呢?首先是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及时,其次,是我们企业家,能经受得起这个挑战了。这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最终是会锻炼出一批国际化的企业家的。

    首先,面对金融危机,我相信每位企业家都有着很大的压力,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很多行业都要在金融危机中接受考验,企业家更不例外。比如说,我们前十年步入外向型经济发展,业绩是相当不错,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来料加工、商品出口,形势一片大好,好像什么东西造出来都不愁卖。但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外需减少,很多国外人连房贷都还不起了,在生活需求上就要拮据一点儿,外需调整我们制造业就不可能再走老路。

    物质产品包括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奢侈品,比如食品是必需品,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汽车是便利品,可以提高效率。但假如一辆汽车卖500万,方向盘都是用钻石镶出来的,那绝对又成为奢侈品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做什么,如何做,需要重新布局。比如生活必需品,不管生活多拮据,经济多萧条,人都要穿衣吃饭。有些贸易永远不会减少。

    时代在进步,对环境,对各方面都会提出的新的要求,包括经济本身。经济规律决定了经济是要不断地调整。一切事物既是波动的,在危机之中,企业和企业家不调整自己的行为,就可能坚持不下去。企业家可以认识这些规律,早调整,早脱困,早成功。现在不少企业遭遇冲击,出现利润下降、经营困难等问题,这是必然的。但挑战的同时也是机遇,需要不断地寻找一种创新的方法,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就会走出一个新的天地。因为哪怕下了一百天的雨,总有晴的时候,而且下雨的过程当中可能也有下雨所带来的一些优势。因此这时候企业需要进行自身调整,特别是在国家产业调整中不断地调整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面对危机我们还要充满信心。就像当年红军长征,即使要过雪山、过草地、有追兵,终究会胜利。一些企业在危机中调整了,你也不能单纯的说他垮掉了,也许他改变方向了,比如调整了新的产业,新的创业机会。

    一般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不管它周期有多长,能与之相比的只有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大萧条是一场灾难,但大萧条也给你提供了一个机会,就是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生成长的危机,这是经济矛盾运动造成的结果。调整意味着创新,在创新的同时经济也就随之发展。这是一个规律,需要我们充满信心。

 相关链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深开幕
·一亿年轻人离乡就业-你为何漂泊?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体现
·再谈“中国特色”:“特”应作不同层次的理
·赵宽:做全面发展的
·祝义才:细雨润物
·宋志平:以全球为视
·中国特色镇推出旅游新干线计划
·王跃山:传承艺术精
·李东:聚天地之灵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