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寻找中国特色专题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费钧德:以"村企联动"特色文化 打造"村企发展"特色模式
2009-10-22

 
 
受访人简介:
 
    费钧德,男,1945年生,1968年开始创业,1973年创建彩印厂,70年代末在乡镇企业中首开先河,为我国印刷包装产品出口打开了大门,1984年担任外贸界龙彩印厂当家人,1993年组建上海界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出任界龙实业董事长。
 
    现任上海界龙集团总裁,现任上海界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界龙村党委书记。兼任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包装技术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浦东新区印刷行业协会理事长,上海市乡镇企业协会副理事长等职。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优秀包装企业家、中国包装十大杰出人物等。
 
    2001年6月荣获中国印刷界最高奖——“毕昇奖”。1998、2002年先后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芬兰总统哈洛宁等国际知名政要的亲切接见。
 
    记者:界龙成立以来,经历了创业、发展、改革等特色发展道路,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界龙的发展历程,界龙最让人深刻的是哪些特色和亮点?
 
    费钧德:回顾界龙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艰苦创业”、“初步发展”、“二次创业”和目前的“全面创新”四个阶段。
在1968—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是界龙艰难曲折的创业初期,我们以两台旧小圆盘印刷机起家,技术和管理水平很低,发展缓慢,处在一个非正常经营状态。改革开放后至1993年,是界龙的初步发展时期, 1984年后是我们发展速度很快的第一次腾飞。企业引进人才、引进技术,规模不断壮大,工业销售额从63万元突破2亿元。技术上也用胶印代替了凸印。1994年—2000年是企业的二次创业时期,实现了第二次腾飞。
 
    第三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界龙实业的成功上市,这一阶段界龙的产业与发展规模变化很大,产业从印刷包装和金属制品扩展到房地产、食品、贸易等领域,投资急剧增长,包装印刷企业从2家发展为9家,形成完整的印刷产业链,初具集团公司规模,销售实现5.6亿元,跨入大企业行列。
 
    2001年至今,是全面创新时期,也可以说是三次创业时期。界龙的产权改革推动了制度创新,企业管理逐步走向集中统一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印刷产业链更加完善,在业界技术领先的优势更加明显,奠定了国内龙头企业地位;对外发展战略和产学研合作跨出实质性步伐,销售突破20亿元。
 
    记者:技术创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物质生产过程和结果,而且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请问在技术创新上,您对此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费钧德:企业不论大小,都需要技术创新,有创新则发展,不创新则难以生存。界龙从千元起家的初创时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技术含量,受人才、资金和原有技术基础的限制,我们最早是以引进技术学习模仿为主,逐渐积累经验与实力进入创新的。我们在引进中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熟能生巧,培养技术人才,在学习先进技术中创新或者二次创新,青出兰而胜于兰。如今集团已有技术研发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20多项,开发新产品上百种。我们的色彩管理数据控制软件,使印刷色彩效果达到极高水平,对界龙印品在众多国际赛事上脱颖而出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自行开发的直接胶印高档彩色微型瓦楞板,具有低克重、高强度、节约型的特点,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还有自行研发成功的多层共挤无菌复合包装材料等等,这些自主创新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界龙技术创新的特点是以技术改造为基础,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每一次大的技术改造,都为界龙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带来了新的经济效益。
 相关链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深开幕
·一亿年轻人离乡就业-你为何漂泊?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体现
·再谈“中国特色”:“特”应作不同层次的理
·赵宽:做全面发展的
·祝义才:细雨润物
·宋志平:以全球为视
·中国特色镇推出旅游新干线计划
·王跃山:传承艺术精
·李东:聚天地之灵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