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广东人大:公路收费,怎能没完没了?
2009-08-08
  “关于二级公路收费站的撤并,国家有政策下来,民众也有这个需求,广东也有这个财政实力,没有理由做不好。”昨天、今天两天,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人大代表视察珠三角地区交通一体化建设工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的开场白一针见血。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中东部共有13个省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点,广东和浙江成为仅剩下的未全部撤销二级公路收费站的中东部省份。而广东的收费站在全国来讲,无论是密度、数量都排在首位。

  记者随视察组来到105国道东凤收费站。这是中山市惟一的省管收费站,从1984年开始单向征收过桥费,已经征收了25年。收费站负责人介绍,最迟到2010年就能收回投资,但该收费站为政府投资,由省公路局贷款修路,并没有设置收费年限。欧广源在详细了解情况后说:“收够了时间,收够了贷款,就要逐步撤销,不能长期收下去,不能世世代代,没完没了地收。”

  欧广源指出,外地人到广东来,如果到处都是堵车、到处都是收费,肯定感觉不舒服,收费站过多、过密的状况影响到整个珠三角的一体化进程。

  关于广东省路桥收费问题,近年来不断引起国内媒体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2002年起,广东省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撤并公路收费站,今年相关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建议。2002年至2008年,全省撤并公路收费站170个,超过总数的40%。目前全省294个公路收费站中,珠三角地区就有153个,占了近六成,尤其是次票收费站大都设在各市的周边地带,客观上变成了地域分割的屏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今年的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39名广东省人大代表又联名提交了《关于撤销珠三角公路收费站的建议》,其中严厉指出,珠三角地区路桥收费站过多过密,严重影响了投资环境,制约了经济发展。

  面对质疑,陪同视察的广东省副省长佟星解释了广东撤并收费站缓慢的原因,“珠三角区域收费公路投资主体复杂、债务重、融资难”是阻碍撤站的三大因素。佟星说:“珠三角区域政府还贷公路债务总额达322亿元,而每年的收费收入只有24.9亿元,除去养护、人员管理,不足以偿还贷款利息。此外,撤销收费站后,需要统筹考虑偿还债务及公路建设发展的有效融资机制。”

  广东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还剩下的32个政府还贷二级收费站负债50多个亿,省政府原定到2012年分期分批撤销完。

  “广东什么都是全国的排头兵,在撤销收费站上可不能做反面的排头兵啊。”欧广源建议,能不能比原定时间提前两年解决这个问题。

  佟星现场表态:“下决心明年一定全部清理掉。”

  至于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广东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在合理安排省、市债务比例的基础上,明年全部撤完32个收费站。广东省交通厅也表示,这些站撤销完后,其他政府投资的,如果符合条件,也都列入撤站计划。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佟星最后表示,下一步将全面撤销政府还贷普通公路收费站,实行区域大年票制,加大现有政府还贷公路项目的债务重组和政府还贷力度,撤销区域内普通公路收费站,2012年实现区域年票互认,最终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记者:邓新建本报实习生廖晨琳)
    上一篇:1956年:庆祝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1956年:庆祝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广东人大:公路收费,怎能没完没了?
    ·大江东去荡清涛——赤壁开展干部下访百姓活
    ·“泥腿子洋博士”何伟趟出“劫富济贫”防盲
    ·深圳特区扩容下月上报中央
    ·司法部:切实做好律师代理敏感案件和群体性
    ·逃亡整十载,赖昌星想回家称“可缴罚款可坐
    ·江夏清风——江夏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掠影
    ·海南两干部泄露举报信被查处
    ·企业工资须按比提取培训费不执行最高拟罚5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