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政策法规 > 文史资料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中国图鉴社(2)
2011-03-18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在有关纪念中,“辛亥革命[XinHaiGeMing]”字样出现得特别频繁。1927年双十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精神,矫正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革命[GeMing]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GeMing]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XinHaiGeMing]”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

  民国时期,各政治派别对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纪念与解读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XinHaiGeMing]不仅是刚过去的历史,而且是民国立国不可缺少的历程,因而对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解说,就不仅仅是学术意义上的探讨,也是影响到各政治力量的现实地位的政治宣言了。历史上关于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纪念与解读,不同时期的政府,不同的政治派别可谓众说纷纭。在今天看来,这些论说不但丰富了我们对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认识,透视出民国时期思想文化变迁的轨迹,也展示了民国年间政治力量消长的历史图景。

  1.孙中山等革命[GeMing]党人认为辛亥革命[XinHaiGeMing]有民族民主革命[GeMing]性质

  民国初年,孙中山等革命[GeMing]党人对这场革命[GeMing]多有论述和解读。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在北京五族共和会与西北协进会上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GeMing],是种族革命[GeMing],亦是政治革命[GeMing]”,确认了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民族民主革命[GeMing]性质。

  革命[GeMing]的进程,诚如他在《八年今日》一文中的描述:“今日何日,乃革命[GeMing]党员熊秉坤开枪发难,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GeMing]军于武昌之日也。随而冯国璋焚烧汉口,随而袁世凯病起彰德……无如党人遍布国中,响应四起,遂致清朝江山不可收拾,于是而南北和议开,于是而非袁莫属之论起,时予方在伦敦从事于外交问题之解决,正当着手举世同情,乃屡促共和国体之速定,正式政府之成立,欲乘时要求友邦之承认,乃迁延两月,头绪全无,加以远闻国人,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GeMing]大功亏于一篑,故不得不舍外交之良机,而奔驰回国……于是草创政府于南京,而共和国体乃定焉。”这既是孙中山的个人经历,实际上也勾画出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历史脉络,这正是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褒扬了革命[GeMing]党人肇建民国的历史功勋。

  在这篇发表于1919年10月10日的纪念文章中,孙中山还鉴于当时时局,感慨“今日何日?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今日之民国,竟成亡国士大夫之天下也”。尽管“革命[GeMing]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GeMing]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GeMing]之目的尚未达到也”。革命[GeMing]尚未成功这一论断,以后得到了中国国民党的进一步发挥和解说。

  2.北洋系在辛亥纪念中,存在着刻意“去革命[GeMing]化”的倾向

  民初执政北京的北洋系,对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解释则暧昧其词,语焉不详。1912年10月10日,由北京政府内务部举办追祭礼,国务总理赵秉钧代表袁世凯恭读祭文,只以“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表现民国肇建过程,肯定诸位烈士终结帝制之功,对民族革命[GeMing]几乎不提。

    
 相关链接
·1972年欢迎尼克松的神秘晚宴--中图社
·忻口战役:歼敌过万 国共合作抗日的成
·毛泽东和平解放西藏的后勤决策--中图网
·1950年后国共和谈:章士钊奉命试探 蒋
·中共中央南方局派出机构 八路军桂林办
·震惊世界!揭秘1971年中美"7·15"
·红军对空斗争--中图网
·揭秘:邓小平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始末--中国
·激战青杠坡--中国图鉴社
·甘肃党史大事要览——“五四”运动中的甘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