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上海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书展"人山人海"之后的期待
2009-08-24

  “我料到人会很多,只不过没有料到会这么多……”

  “豆瓣网”上,一位网友这样记录自己的2009年上海书展之旅。“豆瓣网”这几天还开了个专门的论坛,名字就是此次书展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网友对本次书展最多的形容词是“人山人海”,有人说:“(逛书展)是个体力活”、“千万别穿高跟鞋”……虽然上海书展到今天结束,最终的参观人次尚无确切统计,但人气之旺,从中可见一斑。

  当然,评价一个书展是否优秀,绝不止于“人多”。办到现在,上海书展已经是第六届了,经过几年精心打造,上海书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夸张地说,上海书展日益成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上海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

  为期7天的书展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周,展望下一届,在上海书展这样的大热之后,不妨听爱书人谈谈他们所期待的未来上海书展。套用一句西方谚语:一千个爱书人心中,就有一千个上海书展。

  出书人:纳得下众生百态

  张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我每年都去书展,不光是因为有我们出版社的展台,而是作为一个爱书人,带着同样爱书的儿子,去淘书。一个好的书展,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大批吸引人的、能激发读者灵感的好书。很多同行都发现,书展常有“熟面孔”,一些老读者年年为挑好书而来。书展首先是给这些爱书人办的,要让他们方便地找到有价值的书。

  书展也是一个平台,作者和编辑能通过这个平台传播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并和读者有心灵上的交流。我前两天看上海书展的签名活动手册,100多人啊!我没来得及细细剖析他们的身份,我想,雅与俗、浅与深、热闹与安静,各有各的专注。

  有这么多年成功的经验,我希望未来的上海书展,一是能提供更多有品位的演讲、有意思的话题;其次,能为我们这些出版人举办一些专业性的论坛;第三,服务更上一层楼,比如能否学学香港书展,为观众提供晚间接送巴士?在我的期待中,上海书展应该瞄准全国性的品牌,纳得下众生百态,大众、小众都玩得痛快,人人翘首盼下一届。

  写书人:更多创意更国际

  李承鹏(著名足球评论家、作家):我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感觉上海市民特别热情,准备的200多本书半个小时就全卖完了。主办方创意不错,邀请作者在透明的直播间内接受采访,增加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性,效果很好。我之前也参加了一些书展,比如也去过美国洛杉矶的书展,相比之下,上海书展绝对不差。

  上海的书展还可以做得更好。作为一个写书人,我希望主办方能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是不是可以每天定一个主题?比如今天是传统文化,明天是养生保健,这样交流起来就比较有的放矢。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希望多安排一些引导员、志愿者来维持秩序,这也是比较国际化的做法。另外,现场可以提供免费的饮料,为读者创造读书的好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来读书。

  明年在上海要举行世博会,会有世界各地的人来到上海。上海书展应该立志更高远,努力办成一场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向世界普及中国文化。如果明年有机会,我还会带着自己的新书来上海书展。

  签书人:一步步趋近理想

  陈忠实(陕西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这是我第二次来上海书展,那真是“三多”:看书的人多、买书的人多、要签名的人多。第一次来上海书展是前年为小说集《关中风月》做宣传,这一次我带来了新书《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等签名的人真是多呀,我签了一小时,连头都来不及抬……一小时的签名时间过去了,排队的读者还是不肯离开,工作人员又临时搬了张小桌子,给我挪到主席台旁继续签名。

  接受媒体采访时,我说过,这次书展是我看到的气氛最好的书展之一。的确,上海书展如此热闹,说明越来越多上海市民借由书展加入到读书、爱书的行列,这点让我心里很受鼓舞。求知欲是人类内在美的表现之一,现如今人们追求物质的同时也在追求精神,这样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碰撞尽显于上海书展,确实让我感受到“读书,让生活更美好”。我想,像这样发展下去,上海书展会越办越好,凝聚更多的人气和文气,一步步趋近我心目中理想的上海书展。

  看书人:是书“市”更是书“展”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主任):13日、14日,我连着去了两次上海书展。作为一个普通的爱书人,我觉得这次的书展整体规模较大,展示的书文化品位也较高,多元、亲切,契合上海书展“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主题。

  不过,我心中向往的书展,不仅仅是一个书“市”,应该更充分体现“展”字,抓住机遇去展示那些文化含量高、能引导提升读者阅读品位的书籍,哪怕它是冷僻的。若书展只成为书市,一字之差,高品位的书就难以得到充分展现。我还希望场地安排上尽量宽敞一点,不要过于拥挤,要有轻松和谐的欣赏书的环境。至于签售会,我并不反对。只要合理安排,就能让追星的人追星、买书的人买书、品书的人品书,各取所需。此外,书展的活动信息如时间、场地、出席人物等,希望能更及时准确地发布或更正,以更周全、更人性化的服务吸引更多读者。

  卖书人:业内聚会到公众活动

  顾振涛(鹿鸣书店老板):在“书展”的概念还没形成之前,每年夏天,都有沪版图书订货会面向广大书店。5年前,上海书展从一个区域性订货会蜕变为全国性零售书展,零售功能被放大,订货功能被逐渐缩小。尽管书展仍然提供给民营书店设摊的机会,但在我看来,现在的书展已经从出版业的业内聚会发展成了公众读书、爱书的文化活动。

  当然,上海书展仍然给我们这些“卖书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现在,我们这些民营书店一般都会参加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图书交易会,今年是在上海市委党校进行的,虽然时间、地点和公众所以为的“上海书展”不同,但这是一项从属于上海书展的重要活动。实际上,随着网络的普及,平时书店和出版社来往就比较密切,参加订货会的必要性跟过去相比,也有所减小,去了也只是互相交流新书而已。所以,我觉得上海书展的转型,恰逢其时,同时也为我们这些“卖书人”开拓了更多的空间。因为只有爱书人多了,书市才会更好。

  评书人:提倡“爱智生活”

  葛红兵(上海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我个人非常关注上海书展。除了每年书展我都让学生去搜集各大出版社的新书书目以了解当下动态外,我还留意收看不同媒体对书展的报道。看得出来,上海书展日益热闹,主办方越来越细致,出版社下的工夫也越来越多。

  这次的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在我的理解中,就是“爱智生活”的意思,所谓爱智就是对智慧的热爱,只有爱智的生活才可谈真正的生活。当下,图书生产大爆发,量不可谓不大,但一味求新求快,更多地向畅销化、娱乐化挺进,导致具原创力的书往往被无奈淹没。我们需要书展创造一个真爱智的氛围,向大众普及开卷有益的理念,让真正的爱书人徜徉书海,将整座城市的文化生活氛围营造得更为浓郁。2005年我受香港艺术发展局邀请参加香港书展,留下了极深印象:当时是开幕式后的第一天,香港书展将这天设为文学类专场,受邀文学家的讲座、对话等都集中于此,那一天排队的读者绵延几公里长!我期望有一天,关于智慧与生活的理性分析、严肃话题也能成为上海书展上吸引人的一大亮点,期望上海书展成为真正爱书之人的文化盛宴。

  读书郎:不为买书只为氛围

  吴冬苹(大学生):我去书展那天,发现很多“读书郎”,有些和家长一起来,有些是学校组织统一来的,人那个多……我之前从没参加过书展,真是有点“被吓倒了”。让我欣喜的是,那里也是书的海洋,我直接去自己喜欢的一些出版社,比如三联,看看有什么新书,喜欢的就捧着读。

  其实我们这些“90后”习惯在网上买书,参加书展是为了感受氛围。因此我心目中的书展应该是书香四溢的,大家都在安静地看书。所以,今后书展能不能出个守则或说明,提醒大家不要大声喧哗,搞活动、吃东西也都尽量不要影响看书人。另外,门票的背面能否印些便民的信息,比如读者地图。还可以像一些公园一样,如果参观者中途想出去吃饭或做别的事,手上敲一个水印,一天之内还能再次进入。

  我想,把这些服务措施做好了,也许能营造一个更好的读书氛围。另外,作为一名学生,我特别希望书展主办方在书目的选择方面,能多引进一些学科方面的书,比如社会学、心理学。一些精品书或者“奇”书也是比较吸引读者的。

  追星人:请更多的名家来吧

  李梦颖(复旦大学二年级学生):书展开幕的第一天我就去了,因为那天著名乐评人王小峰来书展签售。我平时就特别喜欢他,去书展也可以说是“追星”吧。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来的那天,也比较吸引我。这次书展请的一些作者都比较“大腕”,令人惊喜。

  满意的是,主办方花了很多心思,作者上台前还准备了表演。虽然王小峰的新书一套售价接近二百元,太贵了!但能见到自己的偶像还是挺开心。像我这样“追着名人”来的“粉丝”,不能说是书展的主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也有批评说我们“浅薄”,我觉得这是种误解,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只为了见自己的偶像一面,或者要一个签名,还是希望能和作者有些交流。像我,很想和王小峰说几句话,但他太忙了,底下的读者没有很多提问的机会。希望以后的上海书展,能请更多的名家来,同时,能提供更充分、更多元、更自由的交流平台。

tujian.org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书展"人山人海"之后的期待
    ·复旦学子暑期调研:世博留念,应该做出" 上
    ·"市民信箱""一条龙"服务 免费开通收缴
    ·丈夫私售夫妻共有房产 合同被判无效
    ·高架匝道桥下点火发泄 "放火男"被判刑
    ·高中新生聚焦高考 校长:要学会自己找"食"
    ·招生咨询点搬到工地 世博建设者子女"共享
    ·当干部就是要讲理想信念
    ·中部崛起 工业强省——印象河南采访见闻之
    ·中原城市群未来更美好——印象河南采访见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