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枪林弹雨,没有拳脚相向,看不到追车爆破,甚至有意回避了“动作”、“烟火”等元素,香港另类警察电影《窃听风云》上映后争议不断,挑起了一场警察类型电影“死亡”和“新生”的论战。
《窃听风云》作为暑期档国产大片之一,首个周末票房即以3500万元成为近几年来表现最好的同类题材电影。相比暑期档其他国产电影大多选择喜剧样式,《窃听风云》几乎也是国产现实题材和城市电影的唯一选择。只是,没有了黑衣帅哥、火爆场面,香港警察片穷途末路的议论四起;也有影迷反唇相讥,认为少了视觉噱头而多了理性思考,为警察片走出了一条新路。
善恶是单行线,黑白灰的路口该怎么选?
胡子茬、乱头发、大头皮鞋、不玩帅,《窃听风云》里刘青云、古天乐、吴彦祖一个赛一个地不修边幅。“便衣警察”真的很随便。现实中,脱下制服,警察为的是隐藏在城市人群之中;银幕上,少了“正义外衣”的警察站在善恶的单行线之间,隐喻城市中每个人的生活。导演麦兆辉和庄文强解读人物时说,正是为了突出人性,有意省略“钢铁超人”式的飞车追逐和爆破的动作戏。
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到一丝不苟的制服,再到呼应如今“实用至上”的休闲风。形象的变化,正是香港警察电影划分时代的标志之一。周润发扮演的小马哥,一度是“大侠”标准造型;刘德华黑制服警察的剧照,也曾化身中学生墙头“警察叔叔”的新形象;还有墨镜、牙签、双枪、风衣等吴宇森暴力美学的经典标签。考究的造型,在警察电影银幕上纵横四海“一个都不能少”。然而,《窃听风云》里的“路人”造型,却在这些年的警察电影中大行其道。古天乐扮演的杨真,颠覆了他以往的电影形象。他在剧中又胖又老,家里还一团糟,与2007年《跟踪》里任达华扮演的跟踪组组长颇有几分相似:大腹便便,一下巴青青的胡子茬。与实用造型相对应的是“实用主义”,《窃听风云》中三位主角的小小贪念,最终化为欲望而引火烧身。
外形一律“市民”,是电影人有意而为。形象上的中立,是留给所有观众选择方向的起点。庄文强说,刘青云、吴彦祖和古天乐三大主角,各自代表了“黑、白、灰”三个方面。西装革履的刘德华,或者休闲打扮的梁朝伟,外衣有“黑白”之分,内心的黑白有时却让人矛盾重重。但是,站在黑白灰的路口,有一点很清楚:善恶永远是单行线。就像7年前《无间道》中的那句洞穿一切的经典台词:“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从梦想描摹到人性失守,警察电影已死?
3500万元的首映票房,虽然回击了香港警察电影已死的论调,但是用善恶思辨为警察故事增加砝码也足以看出香港电影人的无奈。一度警察电影是喜剧,是动作片,是纯粹的娱乐和梦想。如今不得不向TVB的职业剧学习,演一遍各种警种,还要加上令人有点烦的生活思考,这又是为什么?
为迎合市场,香港警察电影表现过几乎所有警种。除了描写卧底的《无间道》,还有陈小春的《冲锋队》,任达华、邵美琪的《机动部队》,王敏德、梁咏琪的《飞虎》,从电影片名就不难读出其中细分的警察职业。然而,当情节成为动作辅助的“粗糙模式”走进死巷之后,香港警察电影再次拾起用电影形象描摹城市人性的审美话题。《窃听风云》细致的人性描写,被影迷奉为警察电影新读本的同时,也为警察电影压上了一块几乎令人窒息的砝码。
对比30年前,当代香港警察电影的开篇之作《最佳拍档》,人物形象的变化几乎令人感慨。当年《最佳拍档》放映时,经济开始大发展的香港,让一切都信心十足,创出了34天2600多万港币的票房纪录。很多年轻观众不知道的是,《最佳拍档》是曾志伟的导演作品。曾志伟后来说起这个由5部电影构成的系类作品时,称许冠杰的形象是当时香港城市精神的号角。高大英俊、活力四射,正直又不失幽默。曾志伟心中的意气风发,与许冠杰的外在形象,是用警察故事表征城市精神的“最佳拍档”。
或许那样的“梦想时代”只能在胶片中寻找。今天的警察电影中,城市生活话题投影在银幕上时,却多了一份无奈。
如果说香港警察电影中的人物映射着变化的城市生活,那爆出香港警察电影已死的论调就不足为奇了。“暴富”成为集体梦想,财富成为追逐的唯一。电影从《最佳拍档》时的理想主义青年,转身描写《窃听风云》中利益面前人性失守。与其说死去的是电影,不如说死去的是梦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