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人民医院开展无陪护的6个病区里,235个病床可谓“一床难求”。然而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从政府主管部门到患者双方叫好,但无陪护在实际推广中却遭遇“瓶颈”。
无陪护“一床难求”——护士短缺成最大瓶颈
在普通病区,病人洗头洗脚、大小便、翻身这样的生活护理,要么由家属完成,要么由雇用的护工完成。而在无陪护病房,这些全部由专业护士完成,因此护士工作量大增。
记者从省人民医院了解到,实行无陪护的病区,护士的配额都远超过普通病房。以消化科为例,70张病床配了40多位护士,最高的床护比达1:0.75,最低的也有1:0.48,而目前全省医院的平均水平才1:0.38,护士缺口非常大。因此,作为全省最大、条件最好的综合性医院,60多个病房单元中目前也只有6个单元有条件实行无陪护。
无陪护病房凤毛麟角,是因为护士短缺。南京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主任陈湘玉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院都是实行无陪护病房,病床和护士比为1:2甚至1:3,护士与病人可以开展一对一服务,根本不用家属操心。在国内不少医院,一名护士白天需要护理20个左右的病人,而到晚上,这一数字还得翻番。
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顾则娟说,按目前国内护理标准要求,护士要做很多工作,如挂水、取药、换药、量血压、写医嘱、宣传教育等达几十项之多,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都要护士来做,是不现实的。“即使按照卫生部规定的病人和护士1:0.4的比例来配备护士,护士也不可能有精力来做那么多的事情,更何况现在多数医院连这个比例都达不到。”
护士短缺背后——医院不愿招护士频跳槽
护士短缺,跟国内长期重治疗轻护理有关。“卫生部1978年规定的床位护士配置标准为1:0.4。即使这一30年前的标准,目前在大城市的很多三甲医院,也都不能完全达到。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千人口护士人数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三,护士配置缺口超过100万。”
然而出乎记者意料的是,虽然护士需求很大,很多医院并不愿意招用更多的护士。
“不是医院不想多进护士,而是实在养不起太多的护士。”南京某三甲医院院长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该院有400多位退休职工,光他们每年的医疗费就高达800多万元,而财政补贴每年只有几千万元,只占医院收入的8%左右,两千多号员工两个多月的工资就发完了,其运营经费都要靠自己“挣”回来;此外医院要发展、购买仪器设备、送员工外出进修学习等等,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只能开源节流,多挣少花,压缩人员开支就是方法之一。
“虽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的作用不言而喻,可大多数医院,宁可多进几名医生,也不愿进一名护士。”另一家大医院院长坦言:医生可以看病、开刀、开处方,动动手和笔就能为医院赚钱,而护士则不一样,“只贴不赚”,既然医院要赚钱养活自己,当然要算算“投入与产出”账,多招进一人就多一张嘴吃饭,这就是为什么愿进医生不愿意进护士的原因。
一方面医院不愿意进护士,另一方面人少、活多,工作强度大而工资并不高,也让许多年轻护士改行。记者从南京几大医院了解到,通常中专或大专毕业的合同制护士一个月基本工资900-1200元,本科护士也不过1500元,而奖金不高也不稳定。有一家大医院,一年内有近30名新进护士改行或跳槽。
专家建言破解困局——培养专业护工社会成本最小
提高护士配比,投入巨大,并非朝夕之事。那么,需求巨大的无陪护市场和严重不足的护士队伍,如何才能破解困局?专家建言,“目前,如果对护工进行卫生职业化培训,把护理工作承担起来,社会成本最小。”
南京鼓楼医院后勤管理处处长韦来平介绍,美国实行住院无陪护很多年,护理人员分工很清楚。护士长负责给护士下达医嘱,告诉护士该怎么做、做什么;注册护士负责打针、发药等技术性强的治疗护理;护理助手负责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目前我国医院里,最缺的就是护理助手这一块。
目前,在各个医院都有数量庞大的护工队伍。然而这些护工大都是来自农村的中老年妇女,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相关护理知识,经中介公司简单培训一下“行业规定”就上岗了。这样的培训,往往有名无实,医院不敢放手用,家属也不放心。
南京鼓楼医院普外科一位专家说,培训专业的护工队伍是弥补陪护人员不足的好办法。医院陪护有一定的专业性,比如,有些病灶在排泄系统、在皮肤上反映出来;多尿和少尿如何区分,什么颜色是异常的,这些细微的病情,只有受过专业训练才能够察觉判断。在护工培训上,应该多加强医疗专业知识的教育,甚至要有一定的专业资质考核。据介绍,目前广东、安徽等地已有一些护士职业学校,专门为大医院培养生活护理员以取代护工,非常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