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MaoZeDong]反驳苏共的《公开信》 1963年9月6日,《人民日报》针对苏共中央[ZhongYang]的《公开信》,发表[FaBiao]了由毛泽东[MaoZeDong]定稿的《苏共领导同我们[WoMen]分歧的由来和发展》一文,也称“一评”。此文把中苏两党自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来的矛盾和分歧及其发展、升级和扩大的过程,公之于众,并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赫鲁晓夫。接着,《人民日报》又于9月13日,发表[FaBiao]了《关于斯大林问题[WenTi]》的“二评”文章,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言行进行了揭露和批驳。 9月25日,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针对苏联政府9月21日发表[FaBiao]的声明,给中央[ZhongYang]发来了一个分析报告。正在参加中央[ZhongYang]工作会议的毛泽东[MaoZeDong],当场就让杨尚昆念了这个报告。报告称,苏联政府的声明,企图回答中方最近对它的揭露,并对中方公布的内部文件非常害怕,流露了他们立场虚弱、怕我党揭底的心情。杨尚昆念完报告后,毛泽东[MaoZeDong]接着就说:“大使馆他们在前线,这个分析很近乎事实。大家担心的是形势问题[WenTi],尤其是国际形势。有些同志担心苏、美合作对我们[WoMen]不利。我总相信《红楼梦》上王熙凤说的那句话,‘大有大的难处’。现在,美、苏两国都很困难。美国政策委员会主席罗斯特曾发表[FaBiao]一篇文章,基调是说美、苏都碰到了许多困难,而且是没法解决的。我不认识这个人,他同我的某些想法不谋而合,差不多。美国不论国内、国际到处都碰钉子,赫鲁晓夫也是这样。不要忘记这一点。还是《红楼梦》上冷子兴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随后,毛泽东[MaoZeDong]在谈到对苏共论战的策略时,他说:“我们[WoMen]的方针是确定的。去年在这个地方少奇同志讲了一篇话,今年小平同志讲了一篇,刚才总理又讲了一篇。还是这个方针,叫做坚持原则,坚持团结,坚决斗争,留有余地,后发制人,反对分裂。我们[WoMen]按照这样几句话去做,每一篇文章总是留有余地。现在苏联也学我们[WoMen],他也是留有余地。凡是气势汹汹,其中也有问题[WenTi],外强中干。他不敢发表[FaBiao]我们[WoMen]的东西。只看这一条,就知道它怕。究竟我们[WoMen]怕修正主义厉害些,还是修正主义怕我们[WoMen]厉害些?我看,他怕我们[WoMen]怕得厉害些。他有三怕,就是那一天小平同志讲的,一怕帝国主义,二怕‘教条主义’(就是我们[WoMen]),三怕人民、老百姓。” 9月26日,在《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这篇“三评”发表[FaBiao]后,毛泽东[MaoZeDong]说,国庆节临近,一些兄弟党的代表团将来华参加庆祝活动,在这期间,暂时不要再发表[FaBiao]评苏共中央[ZhongYang]《公开信》的文章了。10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FaBiao]了题为《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的“四评”文章。此文批驳了赫鲁晓夫鼓吹的“黄祸论”和为被压迫民族开的四个“药方”。接着,《人民日报》又在11月19日发表[FaBiao]了《在战争与和平问题[WenTi]上的两条路线》的“五评”文章。毛泽东[MaoZeDong]在审阅这篇文章时,特地加写了一句:“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月3日下午,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向杨尚昆和伍修权递交了一封由赫鲁晓夫署名的致毛泽东[MaoZeDong]的信。苏共中央[ZhongYang]在来信中要求停止公开论战,希望改善中苏两国关系。不久,毛泽东[MaoZeDong]在政治局常委会上说:考虑到我们[WoMen]对他们7月14日的《公开信》还没有答复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WoMen]不忙答复,还是继续写我们[WoMen]的评论。接着,毛泽东[MaoZeDong]说,下一篇讲和平共处问题[WenTi]的文章,要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们[WoMen]首创的。要把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同列宁的和平共处加以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