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北京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教授33年帮助藏族学生近万人次
2011-03-14

13日,杨昌林老师端出自己做的酸辣土豆丝,这道菜是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们的最爱。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 摄

  ●藏族[CangZu]同学遇到困难,我都会帮助解决。

  ●西藏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批专业人才。受高原气候影响,援藏干部无法长驻,西藏的发展和安定更需要专门的本地“永久牌”人才。

  ●身体不争气让我未能实现“扎根西藏,干一辈子”的誓言,但回到内地坚持多年帮助培养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让我不再遗憾。

  ——杨昌林

  杨昌林曾在阿里地区工作12年,1978年调入武汉[WuHan]大学工作。至2005年,他和爱人一起筑起武汉[WuHan]高校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的“武汉[WuHan]之家”。33年来,他家接待、帮助过的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近1万人次,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用在了他们身上。关于他的一切事迹,都是一代又一代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从心里掏出的记忆。

  筑起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武汉[WuHan]之家”

  1965年,杨昌林从武汉[WuHan]体育学院毕业,主动申请并赴藏工作,在昌都地区工作了一年多,又申请前往西藏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了12年,在阿里和藏族[CangZu]姑娘次仁德吉相爱成家。1976年,积劳成疾的杨昌林高原性心脏病发作,一度昏迷10个小时,野战医院紧急抢救,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1978年,杨昌林和次仁德吉调入武汉[WuHan]大学工作。至2005年,他和爱人一起,筑起武汉[WuHan]高校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的“武汉[WuHan]之家”。2005年爱人去世后,古稀之年的杨昌林执著延续对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的关爱。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几十名、到九十年代的一两百名、再到如今的五六百名,就读于武汉[WuHan]高校的西藏学生[XueSheng],生活上几乎都得到过杨昌林家的关爱。杨昌林说,33年来,他家接待、帮助过的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近1万人次,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用在了他们身上。

  2008年初,冰雪灾害使南方交通大面积瘫痪。已回湘西老家花垣县的杨昌林急了,“肯定有很多孩子回不了西藏,必须回去看看!”他顾不上与姐姐团圆,决定回武汉[WuHan]。从县上赶回武汉[WuHan]用了两天两夜:县长途客车停运,老人高价租车,在结冰的山路上摇晃着连夜赶到吉首挤上到怀化的火车,在怀化火车站冻了一天一夜,最后才搭上回武汉[WuHan]的火车。

  72岁的老人到家后只休息了6个小时,天一亮就赶去十多里外的武泰闸蔬菜批发市场。因老人每月退休金仅2600元,而批发市场的排骨每公斤比学校超市便宜3元多,蔬菜也新鲜。在批发市场买了肉和菜,回到武汉[WuHan]大学下了公共汽车,扛着40多公斤的肉和菜,老人在冰雪路上走走歇歇,到家时内衣已全部汗湿、外衣则被雪水泥水浸湿。从藏历年三十到初七,老人整整忙了8天,将滞留在武汉[WuHan]的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分批接到家里过年。

  坚持请学生[XueSheng]吃迎新饭开欢送会

  华中师范大学的吉吉等武汉[WuHan]近十所高校的十多名藏族[CangZu]同学,讲述杨老师关心其生活的爱心故事几乎一样:进大学,就被杨老师接去吃迎新饭;逢年过节,与他团聚联欢;杨老师家房子虽小、家具陈旧,但很温暖;他生活节俭,对同学们却很大方;每次离开,总叮嘱“下次再来”。

  杨昌林每年都坚持请入学的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吃迎新饭,为藏族[CangZu]毕业生开欢送会;平时,又依据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国庆节、藏历新年等节日组织他们开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

  “他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对藏族[CangZu]同胞情深似海。”西藏日喀则萨嘎县检察院检察长尼玛次仁说。1991年夏,在武汉[WuHan]司法学校学习的他肺部大出血,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杨老师和爱人待他像亲生儿子一样,精心照顾、喂汤、擦洗身子,在家做好营养饭菜送到医院。毕业回西藏后,尼玛次仁给杨昌林家写信:“一定要干出成绩来,给阿妈、阿爸看”。

  写文章“为西藏培养人才”提建议

  在雪域高原奋战过13年的杨昌林深知,西藏的发展,关键还要靠科技、教育和人才。“杨老师不断鼓励我,一定要读研究生!”武汉[WuHan]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研究生达娃扎西说,大学四年级时系里保送5名研究生,但只在前6名内选录,尽管他成绩在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中很好,但在班上名列第9。杨老师去教务部、研究生院反复争取,保送名额增加一名,使他得以继续深造。

  华中师范大学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巴桑曲珍,不是英语专业学生[XueSheng],未能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杨昌林多方奔走,找到教育部经民族教育司协调,让她如愿参考并顺利通过。

  人民银行阿里支行干部南木珍说,1996年她进入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基础差、跟不上,杨老师夫妇帮助她转入中文专业。毕业时又帮她找资料复习,求职报考人行阿里支行并被录取。“他们的努力和关心,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让我成功地走向社会。”南木珍说,“虽然已回西藏工作10年,虽然阿妈不在了,可武汉[WuHan]的那个家,我永远牵挂。”

  2007年,杨昌林专门撰写了《关于高校为西藏培养专门人才的几点建议》,送湖北省教育厅和民委,建议各高校“因材施教”,想方设法帮助孩子们学习成长。

  子女放弃内地工作机会赴藏

  “身体不争气让我未能实现‘扎根西藏,干一辈子’的誓言,但回到内地坚持多年帮助培养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让我不再遗憾;老有所为,很有乐趣,是我度过晚年的最好方式。”75岁的杨昌林,党龄51年,坚持援藏已46年。关于杨昌林老师关爱武汉[WuHan]高校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的每一个故事,全来自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们的叙述。关于他的一切事迹,都是一代又一代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从心里掏出的记忆。

  “杨老师坚持不懈为藏族[CangZu]同学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远隔家乡千里的学子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社会主义和党的温暖。”武汉[WuHan]大学党委书记李健说,杨老师33年如一日地关爱在武汉[WuHan]高校藏族[CangZu]同学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在一代又一代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十多年来,得到杨昌林和次仁德吉帮助、从武汉[WuHan]高校毕业回西藏工作的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一些已走上领导岗位,绝大部分是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杨老师夫妇忠厚善良、人品高尚。”西藏水利厅厅长白玛旺堆说,他们的关爱促使其加倍努力学习,成绩优秀,追求进步。2005年,次仁德吉因病去世,出殡当天,300多名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胸戴白花,齐聚殡仪馆,同唱《青藏高原》为她送行。

  杨昌林和爱人次仁德吉育有一女一子,分别毕业于武汉[WuHan]大学国际贸易、涉外会计专业。毕业后,姐弟俩像父亲当年那样,主动放弃内地工作机会,先后赴藏。儿子杨红兵1992年进藏,至今已在阿里地区工作了18年。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谭徽在说:“杨老师33年坚持为西藏培养可靠有用的建设者、接班人,对促进西藏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意义重大。”

  “耳闻目睹杨老师的事迹,累积起来的感动无法用言语表达。”1995年从西藏调回人民银行武汉[WuHan]分行工作的陈琳,如今也加入到杨老师关爱藏族[CangZu]学生[XueSheng]的行列。

  据新华社电

     相关链接
    ·男子自称被妻子虐待持烟灰缸将其打死
    ·浙江高院院长齐奇建议增设诉讼诈骗罪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称幸福指数应与GDP互补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称著作权法修订已纳入计
    ·政协委员建议败诉方承担律师费以减少恶意诉
    ·男子为救雇主身亡 家人向其索赔80万
    ·男子索赔18元三个月花费3000元 未获法院支
    ·全国妇联副主席呼吁制定生育保险条例
    ·专家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在日中国公民靠口口相传向使馆报平安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