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北京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王胜俊:监督力度不够是司法不公重要原因
2011-03-14

  “监督[JianDu]力度不够是司法[SiFa]不公重要原因”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表示,“实现不了司法[SiFa]公正[GongZheng],就不能称作人民法院”

  摘要:昨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来到他所在的贵州代表团,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专门就司法[SiFa]公正[GongZheng]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

  南都讯 特派记者 游星宇 发自北京“监督[JianDu]力度不够,是出现司法[SiFa]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昨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来到他所在的贵州代表团,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专门就司法[SiFa]公正[GongZheng]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

  王胜俊说,在两会之前他就注意到,人民网对社会关注热点问题进行了一个网络民意调查,其中司法[SiFa]公正[GongZheng]作为被关注的问题,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社会保障问题。“司法[SiFa]公正[GongZheng],是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法院、检察院的期盼,实现司法[SiFa]公正[GongZheng],应当是法院的价值追求,也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守不住这个底线,就不能称作人民法院。”

  在王胜俊看来,实现司法[SiFa]公正[GongZheng]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最重要的还是强化管理保公正[GongZheng]、强化监督[JianDu]保公正[GongZheng]、强化公开保公正[GongZheng]、强化队伍建设保公正[GongZheng]。

  “现在看,在许多环节的监督[JianDu]不到位,监督[JianDu]的力度不够,是出现司法[SiFa]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王胜俊说,这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JianDu],从审判到执行,从立案到审判,各个环节要形成一个有机、有效、有序、有力度的监督[JianDu]体系。另外,要更加注重外部的监督[JianDu],要广泛听取民意,接受社会监督[JianDu]。

  对于社会呼吁要推动阳光司法[SiFa],王胜俊表示,法院也提出要阳光司法[SiFa],审判工作公开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是让法院的审判工作直接置于社会监督[JianDu]之下,另一方面也是迫使法官要改进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没有一个高质量的工作,你是不敢公开的,你是拿不出来的。要公开,要拿出来,要接受社会的检验,就必须是高质量的。”

  人民法院要继续完善司法[SiFa]公开的各项制度规定,在立案、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增加工作透明度,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包括新闻发布会制度、法院开放日活动等,向社会公开一切依法应当公开、能够公开、可以公开的内容,真正做到“阳光司法[SiFa]”。

  谈到强化队伍建设时,王胜俊说,这两三年法院推出了十多项司法[SiFa]廉洁制度,也查处了一批包括黄松有在内的腐败分子,今后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还要加大。

  “什么叫判案,判案就是解决社会矛盾,就是做群众工作。”王胜俊最后表示,评判一个法官的能力,归纳起来还是他做群众工作,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法官既是司法[SiFa]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因为判一个案子,如果不去说理,不把情况讲清楚,不把工作做到位,即便案结,也很难事了。

(编辑:SN005)
     相关链接
    ·男子自称被妻子虐待持烟灰缸将其打死
    ·浙江高院院长齐奇建议增设诉讼诈骗罪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称幸福指数应与GDP互补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称著作权法修订已纳入计
    ·政协委员建议败诉方承担律师费以减少恶意诉
    ·男子为救雇主身亡 家人向其索赔80万
    ·男子索赔18元三个月花费3000元 未获法院支
    ·全国妇联副主席呼吁制定生育保险条例
    ·专家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在日中国公民靠口口相传向使馆报平安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