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焦虑——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现在年轻的父母们普遍有焦虑感,这些焦虑可以说大同小异。比如,我能否为孩子[HaiZi]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良好的教育[JiaoYu]?我是否有能力培养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孩子[HaiZi]?这样,就会牵扯出很多具体的困惑:别人的孩子[HaiZi]四个月就上早教班,我要带孩子[HaiZi]去吗?如何选择到一所好的幼儿园,如何择到一所名小学,如何上一所不错的中学,如何帮助孩子[HaiZi]取得高考的胜利,如何让孩子[HaiZi]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70后”、“80后”两代人都是在竞争中成长的,并仍在竞争中生存。他们绝大多数人目前没有获得经济上的安全感,同时又怀有较强烈的成功动机。所以竞争意识已强化为他们的内在性,这种“天性”必会迁移到对孩子[HaiZi]的教育[JiaoYu]中。再加上学校造就的竞争环境,社会倡导的竞争文化,“领着孩子[HaiZi]去打拼”已成为他们抚养下一代的一种下意识心态。 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能推动社会进步。但从教育[JiaoYu]的角度来讲,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前者说的是“适度”的竞争是好的,不要“失度”;后者说的是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参加竞争,老人和孩子[HaiZi]的生活中就不该有竞争。因为他们是弱势人群,体内能量本身就很少,竞争消耗能量,于老人来说会加速枯萎,于孩子[HaiZi]来说会影响其正常成长。老人的竞争现在不是问题[WenTi];而儿童竞争的问题[WenTi]则十分突出。家长[JiaChang]们把自身的竞争心理和压力投射到孩子[HaiZi]身上,孩子[HaiZi]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了赛场,要上文化课,开始有作业,要比谁听话,比谁表现好。上了小学、中学,以考试为主的、名目繁多的评比几乎控制了学校生活——反儿童心理、反教育[JiaoYu]的事发生得实在太多了!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哲学家尼采说过:“竞争产生对自己的不满意。任何对自己不满意的人,随时准备好了进行报复。”可以确定地说,绝大多数竞争对绝大多数孩子[HaiZi]没有成全,即使获得了证书,其背后也往往潜伏着久远的损害。在竞争焦虑氛围下成长,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HaiZi],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