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们了解到人文大学建校25周年以来,为社会培养了50万人才,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硕果,但是高等教育除了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专门技术型人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成才教育,人文大学是怎样在成才教育和德育教育中兼和、平衡来培养学生的?
陈蓓洪:我觉得人才首先是成人教育,才是成才教育。学校首先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正常的人,有健全的人格,这是最重要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把成才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去做。比如,为了培养同学们健全的人格,我们每个学期都有种种不同的主题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首先,学校有各种社团,让学生们自己教育自己,自我发展;其次,在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增强学生们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同时约束学生的行为。比如上个学期学生活动的主题思想是“感恩教育、报效祖国”,感恩教育是告诉学生不仅仅感恩于你身边的人,你还应该感恩大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家庭,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你的同学和朋友,那么只有通过感恩教育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今年围绕着祖国60岁生日,学生教育的主题工作就是“我热爱我的祖国”,副标题是“我为祖国做什么?”通过一系列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主旋律电影放映等活动,让同学们增强热爱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人文大学的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的机会也非常多,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高端会议,像2004年中日水论坛,这是高层政府间的会晤,是由人文大学的部分学生参与会务工作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这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但我们在所不惜,我们把大量的参与社会的机会给了同学,让他们从这个舞台上得到锻炼。
这就是我们“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人文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不会每个都是CEO,也不可能每个都是科学家,但是他们每个都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因为在这方面学校付出的精力是非常多,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记者:陈校长让我们看到了人文大学的特色和努力,但是客观的说,民办大学和公办大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这种情况下,民办大学需要如何扬长避短,立足特色,实现长足发展的?随着现在高校改革之路不断的挺进,民办大学有没有改革这方面的规划?
陈蓓洪:很多人认为民办大学和公办大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师资差距上。其实在师资力量方面,民办大学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这便是由民办大学的性质决定的。优势就在于,我们大多数的老师都是外聘的,我们可以在社会上聘请我们需要的老师,虽然他可能不是理论研究上的权威,但更多的老师是“双师性”的。
比如现在我们在改革教学,很多课程实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我们从有项目经历的工程技术人员中聘请老师,从这方面来说,民办大学的师资其实更具有优势和竞争力。
2009年的招生已经成为民办大学发展的瓶颈。中央电视台也报道过,因为高校扩招和其他途径的学生分流,民办大学的生源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对学校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发展、学校定位究竟在什么地方、怎么改革我们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都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在改革方面,我们已经有计划的在学校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的具体研究操作下开始实施了。
|